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就金融投资合作指出“深化数字货币合作,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指在国际清算银行(BIS)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与阿联酋央行、泰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合作参与的mBridge项目。这个项目涉及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一直采取开放但审慎的态度。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SWIFT成立合资公司,并加入mBridge项目。同年7月,《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究进展白皮书》指出:“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不论是中国居民还是外国来华友人均可在中国境内选用丰富的数字人民币产品,体验小额便民的移动支付。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演讲中指出:“数字人民币设计和用途主要是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跨境及国际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也正在深入探讨。”
正如易纲行长指出的,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自2020年起就是G20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2020年7月,BIS的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在给G20关于改进跨境支付的报告中,梳理出5方面共19项工作,其中第19项是“将国际维度纳入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同年10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了改进跨境支付的路线图。2021年7月,CPMI等发布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报告。2022年7月,CPMI等发布研究报告《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在可及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的选项》。2022年11月,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肯定了CPMI等2022年7月的研究报告。
综合国内外的上述研究和试验,对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需要讨论以下问题:当前跨境支付系统存在哪些弊端?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相对当前跨境支付系统有哪些改进,有哪些可选路径,面临哪些挑战?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跨境支付,应该采取什么策略,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二、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逻辑
当前跨境支付系统有3个核心特征。第一,使用商业银行货币。第二,信息流和资金流分开。SWIFT是当前跨境支付中占主导地位的报文处理系统。SWIFT有很强的网络效应,离开SWIFT会显著降低报文处理效率。第三,资金流通过代理银行网络。代理银行模式除了链条长,透明度不高,并且资金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了解你的用户”(KYC)、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等合规审查以外,最大成本来自对流动性的占用。不同国家的代理银行在转账交易前,需要在对方开立往账(Nostroaccount)和来账(Vostroaccount)并存入资金。在记账清算下,代理银行之间的转账交易通过调整往账和来账中的资金余额来进行。往账和来账中的资金为支持跨境支付而没能用在收益更高的渠道,由此造成的机会成本会通过跨境支付手续费转嫁给跨境支付用户。
跨境支付效率低、成本高是G20自2020年起研究改进跨境支付的主要原因。BIS2020年3月的研究报告《代理银行的全球撤退》发现:第一,2011~2018年间,尽管跨境支付金额增长,但全球范围内代理银行的数量下降了20%;第二,代理银行倾向于从治理不健全和对非法金融活动管制不力的国家撤离;第三,代理银行撤离可能损害金融普惠,提高跨境支付成本,或将跨境支付驱至地下。当前跨境支付系统的另一个备受诟病之问题是,SWIFT尽管属于国际金融的公共基础设施,但被欧美“公器私用”为金融制裁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逻辑与当前跨境支付系统有很大差异。第一,使用中央银行货币,安全性更高。第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中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二为一。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时,理论上可以不依靠SWIFT报文系统,有助于保护货币主权。第三,理论上,不同国家的个人、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之间可以直接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跨境支付(这点对批发型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有所不同,详见下文)。这有助于缩短代理银行链条,消除代理银行模式对流动性的占用,从而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速度。
三、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路径选择
央行数字货币有零售型和批发型之分。两种类型的央行数字货币都可以用于跨境支付,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面临各自的挑战。总的来说,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更受重视。
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主要有两个优点。第一,开放性好。境外用户无需拥有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只需开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就可以拥有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在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分级管理机制下,开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要求总体上比开立境内商业银行存款账户要低。第二,任何两个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之间都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交易,可以不依赖代理银行网络。从技术上讲,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交易没有境内、跨境和离岸的区别。这两个优点有助于拓展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境外用户群体。
但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