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支持发展各类服务机器人 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场景率先开展试点
时间:2022-12-09 00:00:00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字号:T  T

智通财季APP获悉,12月9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支持发展各类服务机器人,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场景率先开展试点。围绕生活性服务业,到2025年,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元宇宙示范应用。开展数字业态升级行动,在商业、教育、文旅、娱乐等领域,推进线上线下虚实交互,以虚促实、以虚强实。促进数字人在数字营销、在线培训、电商直播、影音娱乐、服务咨询等多场景的应用。

方案还提到,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新兴时尚品牌,培育打造引领性本土品牌,推进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到2025年,每年新增各类品牌首店800家以上,打响260个左右引领性本土品牌。打造一批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引导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支持发展便民亲民、功能复合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原文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的通知

沪府办发〔2022〕2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2月2日

上海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本市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增供给、提效能、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全面提升社区生活服务便捷度

(一)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落实本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依据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配置补齐养老服务设施、托育点、菜场、社区食堂、体育健身设施、微型消防站等服务设施。持续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到2025年底,全市率先建成一批示范性街镇,中心城基本完成基础保障类服务全覆盖;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85%左右。(责任部门、单位:市规划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教委、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推进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为主体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制订家门口综合服务设施指导标准,鼓励各区因地制宜打造功能复合、各具特色的家门口服务品牌,到2025年,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菜场等升级转型中,嵌入居民日常所需服务功能。(责任部门、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各区政府)

(三)优化社区便民服务网点。优化社区商业布局,鼓励发展便利店、大众化早点、维修服务、药店、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点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发展海派特色小店,对符合居民需求的海派特色小店入驻社区,鼓励在租赁年限、租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支持智能快件箱、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责任部门、单位: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规划资源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区政府)

二、多渠道增加品质生活服务新供给

(四)增加旅游休闲好去处。精心打造“一江一河”城市旅游品牌,持续提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宝山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金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区域能级,积极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社区微更新”“建筑可阅读”、口袋公园建设等,“十四五”期间,推出不少于200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责任部门、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区政府)

(五)满足多样化购物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新兴时尚品牌,培育打造引领性本土品牌,推进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到2025年,每年新增各类品牌首店800家以上,打响260个左右引领性本土品牌。打造一批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引导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支持发展便民亲民、功能复合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责任部门:市商务委)

(六)拓展体育健身空间。盘活城市“金角银边”,支持利用屋顶、高架桥底等城市低效空间建设健身设施。制订体育公园建设方案,“十四五”期间,全市因地制宜建设不少于20个、各区至少建设1个体绿结合、功能复合、普惠便民的体育公园。鼓励在商区、园区、厂区等嵌入设置专业体育健身设施,到2025年,实现全市16个区都市运动中心全覆盖。支持发展路跑、冰雪、击剑、马术、帆船等体育消费项目。(责任部门、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绿化市容局、各区政府)

(七)丰富文化生活体验。支持专业剧场提升能级,打造优秀演艺作品驻场版、巡演版,持续打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