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实习生叶晴袁语彤张鸣朝澳门报道
12月2日,《大湾区高品质消费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正式发布。《报告》从全球消费城市的发展趋势出发,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消费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与评价,并对大湾区高品质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出前沿思考与建议。
这是国内第一份聚焦大湾区高品质消费的报告,通过对比国内四大城市群,对标国际三大湾区,多维度数据分析、多视角高维观察,深层次把脉大湾区高品质消费的新趋势。
《报告》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南财高品质消费研究院和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我国高品质消费的实践地与引领地、全球的“潜力湾区”。
与国内四大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呈现4大优势: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内需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线上线下高品质消费融合发展。
与国际三大湾区相比,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500强企业总部、奢侈品总部数量均位列四大湾区第二位。与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国际湾区核心城市相比,在横向对比吃、住、购、娱、教、展6个维度后,粤港澳大湾区4城的高品质消费资源竞争力各有千秋。
大湾区发展高品质消费基础优越从消费的需求端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发展高品质消费的良好经济基础。截至2021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约8667.94万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2021年大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4万元,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群。这意味着大湾区居民有更强消费支撑,也有更多的消费升级需求。
从具体城市看,粤港澳大湾区有5个万亿GDP城市,深圳以3万亿元稳居首位,广州、香港紧随其后,均超过了2万亿元,佛山、东莞排名第四、第五。这些城市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品质消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报告》选取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从面积、人口、GDP、交通便捷与发达程度、世界500强企业与独角兽企业数量、奢侈品总部数量等多项经济数据,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比,并将涵盖四大湾区的七座湾区核心城市的高品质消费资源进行了对比,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品质消费的综合基础和未来潜力作出考量。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陆地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与位居第二的东京湾区相差约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8616.90万人,与第二名东京湾区相差4000余万人。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以占全国0.6%的国土面积容纳了约占全国6.1%的人口总量,人口的聚集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消费力和需求能力,人口的优势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也在日益优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广东“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省级示范特色商圈。
六大维度比较湾区7城高品质消费《报告》从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结构的演变,分析高品质消费产生的关键因素,随后对标国际知名湾区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解析供给驱动需求的内核,剖析大湾区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不断进步的生产资料,国际化的消费模式;生产者以匠人精神不断完善产品,无限追求完美;地方政策营造的优良营商环境和消费氛围三方面的进展。
从高品质消费发展的落地层面看,供给驱动需求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发掘高品质消费的潜力和对比维度更多落到消费供给端,而核心城市是高品质消费资源的主要承载地。
《报告》从吃、住、购、娱、教、展6个维度比较了四大湾区7座核心城市的高品质消费资源竞争力。一些研究发现的亮点包括,深圳和广州在五星级酒店数量与高品质酒店总量上均排名湾区城市第2位、第3位;香港在高品质消费品牌拥有量上排名靠前;香港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排名第2,且在《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报告2021》中列于首位。
《报告》通过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著名的三大湾区进行对比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高品质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上均具有较大潜力,足以对标世界级湾区进行高品质消费发展模式的探索,有条件成为我国高品质消费引领地。
提出8项发展高品质消费建议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对比与分析,《报告》也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在高品质消费资源方面存在的短板,并借鉴国际著名湾区高品质消费产业情况,为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消费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思考与建议。
一是投资公共服务,打破消费边界。政府应在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保、养老服务、公共住房等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公共服务体系浇铸基底,同时鼓励资本投资这些领域,发展这些领域的高端市场,满足大湾区居民不同层级服务需求;另外,逐渐打破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边界,注重提升服务性消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