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科是香港的"生存之道"
时间:2022-11-2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之一是要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重磅推出《“港”创科25人》高端对话系列,计划采访25位香港创科业界领军人物,涵盖政、产、学、研、金多个领域,探索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路径与方法论,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本期为第五期,让我们聚焦香港科技园公司CEO黄克强。

坐落于新界的香港科学园,毗邻风景秀美的白石角海滨长廊。作为香港特区政府主要的创科旗舰平台之一,成立20年以来,香港科学园目前已汇聚了超过1100家科技企业,拥有11000名研发人员。

“香港每3-4名研发人员就有一个在科学园,这里是香港研发人员的集中地。建立创科的生态圈,研发人员很重要。”香港科技园公司CEO黄克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创科产业发展,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创科的浪潮。据了解,目前1100家园区企业中有约600家初创企业,包括200家左右处于孵化前期(pre-incubation)的科技公司。同时,科学园亦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头部科技企业,如商汤、思谋科技等。

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在黄克强看来,科学园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十分清晰,“香港的强项是基础科研,科学园的角色就是把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变成产品。我们提供一些共用的实验室,包括产品开发、生物科技、数据、机器人以及一些虚拟的实验室,帮助这些初创企业实现产品商品化。”

香港科技园公司负责科学园的管理运营,每年都收到大量的企业入驻申请。黄克强坦言,在筛选这些申请企业时主要秉持两大准则:“创科必须要跟科技有关,无论是初创还是大企业,必须有一半的人员从事研发。同时,研发不光是科研,我们更重视产品的开发,不一定是最顶尖的科学,而是能够落地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科学园孵化的企业主要分为科技以及生物科技两大类,孵化的时间大致为3-4年。黄克强透露,香港的创科发展势头良好,过去5年园区内的公司共筹获超过802亿港元的资金;“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管理着超过6亿港元的资产,以政府投资带动外界增加对创科的投入,该基金每投资1港元,便会吸引外界投资16港元。

创科是“生存问题”黄克强强调,香港发展创科与再工业化“不是选项,是生存之道”,“全世界都处于科技的颠覆浪潮中,科技必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香港有能力也有条件去推动创新科技,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要做的。”

自1980年代起香港的工厂纷纷外移,叱咤一时的香港制造业逐渐式微,金融业和以旅游为核心的服务业兴起,制造业在香港GDP占比少于1%。然而,新冠疫情凸显了香港产业结构单一化、制造业缺位的弊病。

因此,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不断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推动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商品化,发展高增值的先进制造业。香港特区政府2015年特别在《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再工业化”概念。

然而,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找到发展工业的路径?

对此,黄克强表示:“工业是我们需要发展,但如果是一些需要几十万个工人的那种工业,那始终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一些比如生物科技类的,不需要很多人很大地方的工业。其实,香港有一定能力,也可以做到一定规模。”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推动再工业化,将聚焦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产工序等主要领域。同时,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将会设置“工业专员”,而“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会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香港设立,目标是在五年间将累计数目由目前约30条增至超过130条。

抢人才众所周知,人才是推动创科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近年来香港的人才缺口问题日趋严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披露,过去两年内香港流失了约14万名劳动人口,因此特区政府高调宣布一系列“抢人”措施,吸引创科人才来港。

据了解,14万人中高技术人才达8.8万人,占约三分之二。为此,特区政府宣布由政务司司长带领“人才服务窗口”统筹招揽内地及海外人才,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期望每年吸纳3.5万名人才,并提供一站式支援。此外,特区政府将联合内地与海外17个办公室成立经商人才专组,在全球网罗精英人才。

“一方面为香港本地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愿意投身科技;同样重要的是,香港必须要成为国际人才中心,不光是本地人才,也要吸引全球人才来这里落户。”黄克强说道。

“事实上,目前香港科学园内的科技企业大都面临人才招聘困难。”黄克强坦言,园区的年度职业博览有逾千个创科职位,虽然收到7万份履历,但最终仅200人获聘,反映业界所渴求的人才与大学培训的学生,在技术要求上存在一定的错配。

在他看来,人才供应的错配背后有很多因素,“有很多结构性的原因,包括教育、人才入境各方面。科学园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提供很多实习的机会、培训的机会。我们有很好的计划吸引最顶尖的人过来,甚至到VTC(职业训练局)、学徒这种,我们也给他们很多这样的工作(机会)。我认为,需要整个香港政府、香港社会去一起推动。”

同时,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