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新征程:冲击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时间:2022-11-2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期,成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下称“领先园区政策”)。该政策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保障。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69家,其中东部70家、中部44家、西部39家、东北16家,建设了2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2021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5.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13.4%;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的一半,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提高,培育壮大了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这169家高新区中,成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2800亿元,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其经济总量在中西部省会城市城区中位居第一位,不仅是成都和四川的增长引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一大批企业汇集于此。上市公司数量也持续爆发式增长,已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数达59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10家,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不仅如此,截至目前,该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70万人,高层次“四派人才”2033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11个,国家级孵化器1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

作为国务院正式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自1991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持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先后获批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高新之道:成都高新区发展路径解码》作者、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吴军认为,30多年来,成都高新区遵循“创新创业”这一核心主题,从助推区域经济增长到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从打造“国内一流”园区到瞄准“世界一流”方向,经历了“一次创业”到“三次创业”的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历程。地处中国西部的成都高新区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如何建设高新区、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独特道路。

时代赋予新的重大使命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对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先发优势提出新要求。其中,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呈现产业高端化、创新生态化、功能融合化、治理专业化等新特征。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近年来,在第三代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催生了第四代科技园区,它是当今科技园区的发展前沿,也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全球领先,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与所在城市高度融合的创新区域。

因此,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国家高新区应把握跃升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强化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塑造又“高”又“新”发展新优势,成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第一方阵。

科技部提出拟选取3~5家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最高水平、全面领跑全球发展的领先园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这得到国内多地高新区的响应,作为综合实力排名全国高新区前列的成都高新区自然责无旁贷,必须勇担国家使命,再出发冲击新目标。

成都高新区提出,坚持科技创新核心引领作用,把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最重大的时代责任,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地两区”),奋力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这是成都高新区新的征程,面临的挑战不亚于30多年的历次创业。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当前园区面临的哪些根本性的不足和制约因素,路线图又该如何制定,需要配套哪些政策来支撑?

事实上,《规划》也提出,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国家高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不足,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不够,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设计政策的思路是着眼于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针对存在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策源转化渠道不畅、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本吸引力不足的短板,在强调原创技术策源能力、颠覆性技术攻关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领军人才引领和科技成果资本化。

据介绍,领先园区政策将重点聚焦人才、技术、平台、转化、产品、企业、金融、产业八大核心维度开展政策创新,围绕“创新人才-创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