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经济上,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金融动力。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人民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张奥平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向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立足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经济发展作为支撑。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对外我们需要创新驱动来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他进一步指出,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也都实现了从要素驱动以及传统的基建、房地产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那么,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张奥平表示,整体而言,我国正在驱动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的方向发展。
张奥平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出了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引擎的增长。同时提到,要构建优质的、高效的服务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进行深度融合。此外,也指出要加快物联网、数字经济发展,以及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
全面注册制助力科技创新
“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在搭建一个以长期价值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张奥平眼中,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制度大变迁”,从核准制走向注册制发展的新阶段。但长期目标从未改变,依然是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当前,上市标准已从过去看重盈利水平,转变为重视企业长期发展价值。
在实现创新驱动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奥平谈道,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打造科技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以产业推动和融资匹配作为“两翼”。所谓产业推动是指,在硅谷打造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并推出了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也在打造科技一体两翼,“一翼”同样是产业端,从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专精特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另外“一翼”,即指能够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血液的资本市场。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起航,2021年9月2日,北交所官宣设立。截至目前,已经有123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其中有77%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有40多家公司是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一体两翼正在打造新的动能,帮助我国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