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河北加速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时间:2022-11-2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北省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主线,有力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孵化,加快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

来自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的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三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00亿元。2021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54亿元,同比增长69%。

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

正是围绕着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坚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河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才频频摘得“硕果”。

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同光”)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

2020年,河北同光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实施的5G通信宏基站用大尺寸、低缺陷SiC单晶片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00万元资金支持。

通过攻关,项目组掌握了高可用厚度直径6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了我国高可用厚度碳化硅制备瓶颈,晶体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实现高质量、低成本6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的产业化,助力破解我国因衬底品质、成本问题而制约下游器件发展的难题。

据了解,因其功能强大,碳化硅衬底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以及5G通信、卫星、雷达等领域。

“在电动汽车领域,如果采用碳化硅基芯片,可以实现在电池不变的情况下,续航力增加10%。在5G通信领域,网络速度之所以快,也是因为它有一颗以碳化硅衬底材料为基础的强大心脏。”河北同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河北,坚持科技创新、攻克技术壁垒的案例比比皆是。

2021年,唐山国芯晶源电子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的5G通信设备用小型化OCXO及专用IC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同样获得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00万元资金支持。

据了解,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主要用于通信基站等通信设备中,作为频率基准源,提供精准的时钟信号,对通信网络工作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国内通信设备厂商一直采用国外产品。

通过攻关,项目组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和行业整体制造水平,满足了国内诸多通信设备制造商5G通信领域高稳定、高可靠、低功耗、小型化的要求,实现了关键频率元器件国产化替代。

同时,项目组还突破了OCXO小型化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项目建成后,OCXO体积缩小30%、提高产品调整效率4~5倍、降低功耗30%以上,远销国内外市场,累计销售突破8000万元。

而正是围绕着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坚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河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才频频摘得“硕果”。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目前,河北省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占领了全产业链技术布局的先发优势,拥有同光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产业,中电科13所芯片设计、加工、封装产业,长城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布局全产业链的省份之一。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在保定,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了国家一类新兽药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中试与示范项目。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高效结合的最佳途径。

在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35亿元的中试熟化基地已全面进入项目入驻阶段。

“基地重点服务于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面向全国承接中试熟化等相关工作,合作单位南开大学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成果来源。”沧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中试熟化基地已与南开绿色化工研究有限公司、北京龙基高科生物、沧州信联化工、爱彼爱和新材料、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签订或计划签订中试合作协议。初步估算上述企业中试产品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6亿元以上。预计在三年项目建设实施周期内,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10个,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0家。

在衡水,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

2017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衡水中科衡发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唯一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测试平台,完成了兆瓦级离心压缩机测试,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通过这一核心技术,该公司还完成了透平机、回热器和冷却器等部件研发,建成了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实验机组。该实验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高强度微通道扩散焊换热器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在氢能等高端换热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发电机组整机实现示范应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