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发展动能,"绿意"十足
时间:2022-11-15 00:00:00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T  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港基地涂装车间里,半空中“悬”有很多电泳烘房。电泳烘房是涂装车间的高耗能设备。今年初,公司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其能耗问题,从烘房的开机、关机、用能以及待机着手,通过一系列工艺验证,最终将烘房第一段的温度从130摄氏度降到120摄氏度。

“可别小看这降下来的10度!”新港基地涂装厂厂长刘金莲笑着解释,仅此,烘房工作1小时便可减少1立方米用气量,而烘干质量不受影响。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安徽省合肥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合肥市GDP能耗累计下降38.9%,以年均能源消费总量4.1%的增速支撑GDP9.1%的增长。绿色动能,正驱动着合肥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只见车间外不时有数字跳动的电子大屏,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智慧能源总控平台,实时监测着整个园区的电耗、水耗、气耗等。”海尔工业园能源管理部负责人程登明说。

“以往,我们只掌握工厂年度、月度的能耗。现在通过智慧平台监测每天、每小时的能耗,再跟每日产量对比,就可以及时发现能耗超标点,进而改进工艺,调整方法,降低生产能耗。”程登明介绍,2021年,海尔工业园比上年度节约了900多万度电、26万吨水、标煤0.11万吨,减少污水排放3.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0.29万吨。“通过这套系统监测,每年节约1000万元左右的能耗费用。”

一边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是积极发展以绿色动能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0月8日上午,从事锂离子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中创新航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产品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下线。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添新力量。

近年来,合肥把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串联起来,系统谋篇布局,着力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集群梯次培育格局,形成以3个国家级为引领,7个省级、10个市级为支撑的集群体系。2012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始终快于规上工业,2012—2021年均增长19.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24.4%提高到2021年的54.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由2012年的30.5%提高到2021年的71.6%。

合肥的主打产业结构也从过去以铜陵的铜、马鞍山的钢铁、两淮的煤炭等资源型为特征的“铜墙铁壁”主打产业向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主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代表性新兴产业转变。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的同时,合肥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8.4%,超全社会单耗降幅16.3个百分点;拥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近200个,占全国总数超6%;绿色制造数量在全国领先……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效能之变,源于创新之举。

今年9月2日,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里,合肥市2020年度用能权(节能量)交易开市。42家企业共达成26笔交易,总交易量约3.2万吨标准煤,交易金额约128万元。

节能量交易是国家倡导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举措。通过开展节能量交易,合肥市重点用能单位可以将技术改造或者淘汰落后生产装置形成的节能量作为资产,通过节能量交易出售获得收益。

合肥自2020年8月在全省率先启动用能权交易以来,社会反响较好,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完成节能量交易165笔,交易量约16万吨标准煤,交易金额643万元。

“今年公司有6790吨标准煤的出让量。”巢湖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处处长叶强说,节能量交易促进了公司节能工作开展,有利于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主体地位,引导激励企业主动进行绿色转型升级,增强行业能效提升的内生动力,实现节能降耗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双发力。

“通过节能量交易,让企业从‘被动节能’变为‘主动节能’,从‘要我节能’到‘我要节能’。”合肥市发改委资环处四级主任科员王淑敏表示,今后,合肥将持续推进节能量交易工作,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用较低的能耗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合肥力量。

据悉,除建设节能量交易试点城市外,合肥还将试水开发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源产生。

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深夜,走进合肥公交集团和平路充电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停放的新能源公交车。7台充电桩一字排开,充电工孙琳不停地在其间穿梭、刷卡、连接、充电。

“每天夜里,是充电工们最忙的时候。”合肥公交集团技术管理部经理杨海兵介绍,自2017年起,合肥公交集团新购置车辆全部为纯电动车。截至目前,集团在用营运车辆3510台,其中新能源车3440台,占比达98%。

杨海兵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年,合肥市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