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时间:2022-10-3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10月30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介绍了2022年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考虑。

报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金融业总资产超过400万亿元,5家银行、保险机构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年稳居全球第一。

报告还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7年至2021年,主动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超过12万亿元,精准处置“明天系”、“安邦系”、海航集团、方正集团等大型集团风险,平稳化解一批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风险整体收敛。

报告介绍了2022年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报告称,我国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较低,确保了物价走势平稳可控,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总体稳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对于下一步工作考虑,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来看报告重要表述:

1、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2、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3、加强预期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定,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

5、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资本依法依规开展投融资活动,又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6、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7、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8、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9、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便利性。

10、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对于下一步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价格上,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加强预期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结构上,持续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

强化审慎监管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

报告提出,要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弥补监管短板,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具体举措包括要强化审慎监管、强化监管执法和监管效能、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强化金融反腐和人才队伍建设。

其中,在强化审慎监管上,报告提出,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把好金融机构准入关,加强对股东资质、股权关系的穿透核查和股东行为监管,坚决纠正违规关联交易,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定,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

在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上,报告提出,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资本依法依规开展投融资活动,又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上,报告提出,抓紧推进金融稳定法出台,加快修订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反洗钱法等重要基础性法律。

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报告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