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范局》就在庆祝完普京70岁大寿的次日清晨,克里姆林宫收到了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的消息。又过了一会儿,星期六(8日)上午7时39分,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OleksiyDanilov)在推特贴文,不仅展示了火光熊熊的大桥照片,而且在旁拼贴了一段旧片。
那是1962年5月玛丽莲梦露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体育馆内,为甘乃迪总统吟唱生日歌。幸灾乐祸的英国《每日邮报》很快就转载了贴文,并配以醒目的大标题:「生日快乐,总统先生!」
*生日快乐总统先生*
这「庆功」之举却伴随著一股寒意,不仅是因为玛丽莲梦露,和她为之庆生的甘乃迪都死于非命--玛丽莲梦露唱完生日歌不到3个月,便被发现死于家中,怀疑仰药轻生;再隔两个月后,美苏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而甘乃迪更于翌年11月被一枚政治暗杀的子弹射穿头颅。
在普京庆生前一天,即本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发出了世界末日(Armageddon)警告。他说:「自从甘乃迪时代和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我们一直都没有遭遇过可能陷入末日的情况。」「可当普京谈到使用核武的时候,他并不是在开玩笑。」
生日本来就过得不尽如人意,乌克兰部队和成建制的外国雇佣兵在北约支援下,先是收复了东北部接酿俄罗斯的大片土地;继而又在南部赫尔松打开一道裂口;然后,乌克兰的重兵又开始在扎波罗热核电站方向集结。
很多年来,普京之所以能获取国民的支持,皆因为他给俄罗斯带来一种「卑斯麦式」的安全感。他在车臣、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发起的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因仔细盘算而既达到了战略目标,又避免了俄罗斯在战事中消耗和付出过多的国力和生命代价。2014年「小绿人」部队闪电进驻克里米亚半岛,令北约措手不及,也许是普京在支持者心目中最为巅峰的一笔。
*普京的巅峰一笔*
自从18世纪末沙皇吞并半岛以来,俄罗斯在此地与英、法、奥图曼帝国,和后来的纳粹德国爆发的每一场战争,都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而普京的这一次却不费一兵一卒。这使得他既可以满足右翼民族主义分子的斯拉夫复兴梦,又可以满足左翼的苏联复辟梦,而大部分平民百姓则满足于向欧洲和亚洲出售油气换来的安定庶民生活。
普京在支持者心目中的荣耀与克里米亚捆绑一起,他为此兴建了欧洲最长的大桥,连接半岛与俄罗斯内地。在通车这天,他还亲自驾驶大货车在桥上跑了一趟。可是在他70岁大寿之际,支持者们却人心惶惶了,尤其是对于克里米亚半岛那些一提到普京就像吞了定心丸的俄裔居民来说,如果赫尔松能被攻破,则他们就可能要接受乌军和警察重夺半岛,并开始追查叛国者的下场。
*支持者人心惶惶*
俄军在前线的倒退,引发了莫斯科权力上层的分歧,普京的车臣盟友卡德罗夫公开批评俄军总参部指挥不当,更公开表示克宫应该考虑动用战术核武;同时还罕见地引发了极右翼民族主义者对普京的不满,该派系一百多名杜马议员联名要求,如果他不能对乌克兰采取果断和强硬的军事行动,就应该辞职下台。
俄军在前线的倒退,还对外展示了俄罗斯社会散漫和分裂的一面。当普京发出局部动员令,并一再安抚民间只有很小部分人会被徵兵时,成千上万的国民却漏夜逃向西方。而向往欧美的年轻人们,则在莫斯科的自媒体街访节目中毫不掩饰他们对徵兵的厌恶。当伊朗为普京送来无人机,北韩领袖金正恩向普京致以生日祝贺之时,这些年轻人们脸带嘲讽反问:「甚么,我们的朋友只剩下伊朗和北韩?」
回想1917年沙皇时代步向末日之前,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保皇党的林立及其后政治矛盾的爆发与升级,就不难察觉当前俄罗斯社会的种种暗涌,同样可能促成极端力量的抬头,而这是一个拥有全球最大核武库的国家。
因此有一种意见认为,普京仍是各派力量的权力平衡点,他的接班人面对国内外挑战,未来恐怕只会更为鹰派。的确,现在最有可能成为接班人、且过往与西方关系较佳的普京左右手梅德韦杰夫,都比他强硬。在普京仍抱著与基辅和谈的期望时,梅德韦杰夫却公开宣称,以他「个人之见」,俄罗斯应该「消灭基辅政权」。
*俄欧和解化为泡影*
在战场的火药味和敌手的冷嘲热讽之中,也不是没有普京希望听到的声音。就在他生日的前夜,已经归隐田园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再次发声说:「只有在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欧洲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和平。」「在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之前,冷战还没有真正结束。」
在任内几乎和普京联手促成了俄欧和解及经济整合的默克尔,显然是要提醒她的接班人们:「认真对待莫斯科的声明,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将其归类为虚张声势」。而在默克尔发出呼吁前数天,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开了4个窟窿,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顺著裂口冒出海面。
此情此景无疑是德俄关系的完美写照:在欧盟制裁俄罗斯,并停用俄气的数个月来,北溪管道仍一直注满了燃气,只要柏林方面打开阀门,德国就能立即恢复工业产能。普京为欧洲准备的天然气在爆炸中漏走,他与欧洲在这个冬天达成某种和解的期望,似乎正在化为泡影。
默克尔只能代表来自旧欧洲的微弱呼声,即使是在德国政坛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响。而甚至是莫斯科的政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