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地基"
时间:2022-10-10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工业强基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工业基础能力则是决定制造强国建设成败的关键。推进工业强基工程,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对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的情况仍然存在。工业基础能力不强,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着中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采访过程中,马玉山多次提及,我们在核心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也痛心于当前大学生热衷于金融、互联网等高薪行业,鲜有选择材料、工程等基础科学工业领域。

《中国制造2025》将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并提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瞄准终端,推陈出新,攻克关键技术为高质量供给奠定基石。作为中国高端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吴忠仪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多个高端控制阀领域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并领跑世界。马玉山多次强调,做基础零部件和基础产业,需要一大批人沉淀下来,心无旁骛,不被其他社会因素干扰,潜心钻研。

工业强基并非一日之功。目前,我国一些高端装备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仍有待自主研发;工业领域产业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仍有待增强。不少行业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行业由于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而存在风险;部分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仍存在瓶颈制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实践、积累,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仍需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弥补短板,攻坚克难,拥有核心部件研发能力才能让企业赢得话语权。马玉山呼吁资本市场不要过分炒作概念,资本要真正静下心来支持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技术产业革新。两厢携手,才能共同创造中国产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之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