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正式发布。
《前海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多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成效突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
前海合作区不仅在地理面积上扩容,一系列新政策也为打造良好的综合环境带来重大利好。日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曹晋丽。
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根基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前海的这些先行先试的探索,对前海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有怎样的意义?
曹晋丽:这些先行先试探索,是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助于内地在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方面先行先试,助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另一方面,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对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提供更好试验平台。
南方财经:《前海方案》逾一半条文关于深港两地的规则衔接以及机制创新。对此,前海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深港两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衔接?
曹晋丽:前海合作区可考虑以内地与香港、澳门共建单一自贸区为契机,研究推出进一步开放措施。
一是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落实CEPA协议,推动在金融、法律及争议解决、电信、中医药、建筑等领域对港澳实施特别开放措施,便利港澳专业人士及企业投资享受国民待遇。
二是加快提升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率先研究推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便利相关专业人员跨境执业。
三是进一步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例如研究推出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加强与港澳口岸部门协作、依法推动更加便利的通关模式。
四是对标CPTPP、DEPA等,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贸易规则、标准、管理、规制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
五是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南方财经:《前海方案》提出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你怎么看未来前海的制度创新空间?
曹晋丽:围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未来制度创新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对标CPTPP等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是继续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推动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畅通要素便捷流动,持续获得经济增长动能,打造协同协调发展新模式。
三是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积极衔接北部都会区建设,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新路径。
南方财经:《前海方案》对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桥梁作用,有哪些重要意义?
曹晋丽:一是对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意义重大。前海扩区后,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体系打造,有助于更好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通过制度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深港科研、创新产业链优势互补,形成两个重要发展极,从而为香港持续获得增长动能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有助于更好发挥香港连接内地同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是《前海方案》在破除市场壁垒、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先行先试,不仅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累宝贵经验,同时也为香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南方财经:《前海方案》提出,2025年前海要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前海还可以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曹晋丽:德勤中国去年12月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0-2021年度营商环境蓝皮书》,通过13个维度综合评价,认为前海合作区已跻身全球营商环境第一梯队,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未来,一方面,前海合作区可以继续对标香港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世界银行2022年2月发布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草案,拟包括10个维度指标,主要是围绕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实践效率进行评价,需密切关注新变化。
我认为,结合《前海方案》,可能的发力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研究制定工作,充分借鉴3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和最新修订的《江苏省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投资条例》等的经验;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标CPTPP,探索试点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竞争政策框架,推进信用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助力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加强电子证照、数字身份认证等先进做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