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年轻人来提供养老及相关产品服务,老年人能够发挥更懂同龄人的优势。
人到了一定年纪,除了退休在家,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是否能重返职场,焕发人生第二春?如今,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这样的机会正在向更多老年人招手。近期,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将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
据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也有一些企业开始面向老年人招聘,如麦当劳可招收退休人员做服务员,要求女50岁、男60岁以上,实行弹性工作制,而淘宝网之前也曾发布过“年薪40万招60岁以上老年产品体验师”的招聘启事,据说应聘者多达上千人。由此可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仍不失工作热情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企业也在尝试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不再有任何劳动及经济产出的“闲置群体”,既是对老年人劳动权利的无视,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需。
当然,对于老年人就业,也有人担忧是否会抢了年轻人的饭碗。其实,企业岗位设置是分层次的,既有年轻人为主、注重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岗位,也有强调经验和知识积累的资深岗位。与此同时,还有大量专业也有所谓“越老越吃香”的传统,如医生、律师、教师等,因此,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决定了老年人就业仍有足够空间。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老年人就业岗位的增加都是必然趋势。一方面,不少服务行业因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企业也在放宽员工招聘的年龄限制,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知识化程度加深,对于体力等要素的要求会逐步降低,这也给脑力工作者带来了更多机会。
尤其需要看到的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众多新业态、新职业,如网络上兴起的“方言私教”“直播达人”,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身影,而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年轻人来提供养老及相关产品服务,老年人能够发挥更懂同龄人的优势,从而在其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显然,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同步调整正在发生,国人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医疗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老年人“年轻态”,都将让众多老年人具备与社会发展所匹配的各项能力,辅之以国家推行的制度保障,灵活就业、志愿服务等新领域的出现,也就让“老有所为”获得了更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