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赵元正: 突出管理能力和投后赋能 打造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标杆
时间:2022-08-3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纲要》提出,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产业资源丰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等7个门类的增加值在全国占比超过10%。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大湾区各地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文化发展政策,在协同机制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繁荣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湾区文化软实力。

2020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衔命而生。作为目前唯一获得国家批复的以“粤港澳大湾区”命名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注入金融动力。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近日专访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元正,讲述大湾区文投和广州文投的投资逻辑和基金蓝图。

湾区文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秉承怎样的投资理念?目前的运营情况怎样,成功投资了哪几个项目,能否介绍一下?

赵元正:大湾区文化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是在中宣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广州城投集团和广州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文化产业投资平台,基金规模为100亿元,首期基金规模接近30亿元。

俗话说“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随着基金组建完成和资金到位,公司将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产融合作“纽带”,加大在大湾区和广州市重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积极推动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将公司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投资平台。

公司已与多个投资方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参与投资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牵头出品,以中药和岭南文化为题材的电视剧《郁郁葱葱》。电视剧争取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南方财经:近年来,国内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数量逐年递增,大湾区文化产投基金如何凸显自身特色?如何和大湾区本土文化相结合?

赵元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纽约、旧金山、东京三个湾区的文化金融合作经验表明,湾区文化发展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紧密、有效的文化金融合作有助于推动湾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文化同根同源,城市之间文化交流合作频繁,并且各具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文化金融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前景广阔。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文化金融合作,有助于推动文化发展,对于推动港澳地区的文化认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金融”“投资+运营”

南方财经:广州文投今年5月成立满五周年,有怎样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策略?如何看待国内文化产业投资的未来前景?

赵元正: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直秉持“政策导向、市场运作、专业管理、风险管控”原则,以优质文化资产为突破口,依托专业投融资管理团队,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整合国内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优势,充分发挥国企资信和国有资本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集约投向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倡导的文化相关领域,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拉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品牌文化投资公司。

在经营策略方面,公司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公司业务板块集中在产业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两大类,通过“产业+金融”和“投资+运营”的模式已成功打造多项优质项目。

南方财经:大湾区基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经营团队又是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

赵元正:广州文投和大湾区基金都是我们从无到有组建壮大起来的。两个公司成立初期在企业管理机制、企业运营资金和干部人才队伍方面都存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上近几年受到金融资本行业监管要求趋于严格,以及疫情以来对于文化行业相关领域的冲击影响,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

但是,公司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股东单位在政策与运营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公司逐步成长壮大,成功投资落地多个优质文化项目,完成业绩指标,在广州本地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

南方财经:大湾区文化产投基金如何做好风控管理、投后管理,进而规避投资风险?

赵元正:首先在投资风格上,现阶段大湾区文化基金主要还是以股权类投资项目为主,从初创、成长、pre-IPO各阶段类型的项目都有储备,但我们会重点关注选择在公司发展相对成熟阶段进入,因为对国有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加上我本人是学法律出身,在风控上也更加谨慎,所以,我们主要瞄准的是一些轮廓清晰、相对成熟的项目。

公司在成立之初即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针对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