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上10点45分左右,当欧元多年来首次跌破了与美元的平价后,K2资产管理公司(K2AssetManagement)的研究主管鲍布拉斯(GeorgeBoubouras)的手机被打爆了。所有客户、基金经理、交易员在那一刻都想知道鲍布拉斯有何投资建议。而他的回答很简单:“眼下,不要与美元对抗。”
自那以后,这一建议似乎越发奏效。上周早些时候,由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做出“鹰派”表态,美元指数一度升至7月中旬以来的新高:109.276,欧元对美元连续数个交易日维持在低于平价下方位置。上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鹰派”讲话:重申“通胀不歇,加息不止”,并称即便加息至对经济增长具有限制性影响也不会急着降息后,美元走强和欧元走弱趋势越发显著。
弱势欧元可以增强欧洲企业出口竞争力。然而,当今年欧元对美元以及一篮子其他货币走弱时,欧洲企业却发现,欧元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方面的优势、额外的收益却都被能源危机下能源进口成本的飙升以及欧元区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风险盖过。
美元强势不会逆转
上周五的“鹰派”讲话后,美元指数继续在一个多月高位附近徘徊。今日早间报108.85。美元的快速升值体现在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中,因为美元是全球商业的润滑剂:每年28.5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中约有40%以美元计价。而美元的持续升值已经形成一种自我维持的“末日循环”。“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会导致美元走强,然后全球紧缩的金融状况又会导致更多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汇丰的外汇策略师周(JoeyChew)称,“对于这种循环,没有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
今年,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一直处于高位,因为当全球市场疯狂时,投资者会寻找避风港。正如国际清算银行所言,这种避风港“现在主要仍由美元来实现”,因为美国经济的规模和实力仍然强大,美国国债仍然是全球最安全的货币储存方式之一,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也占据了最大份额。
一些主要的美元指标也暗示其仍有进一步升值的动力。尽管彭博美元现货指数本月创下历史新高,但比较美元相对于发达国家货币的ICE美元指数目前仍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美元走强提振了石油生产商和原材料出口商以及丰田汽车公司等跨国企业的利润,这些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在美国入账。对于美国游客来说,强势美元也是一件好事。但除了上述受益者,正如瑞穗银行驻新加坡的经济和战略主管瓦洛森(VishnuVarathan)所言,“强美元正在冲击其他一切——经济、其他货币、企业收益”。
包括微软等不少美国科技企业在最新财报中都提及了强势美元对其盈利的损害。除了欧元跌破平价外,日元也已跌至24年来的低点。许多新兴市场货币跌幅更为严重。印度卢比、智利比索和斯里兰卡卢比今年已触及历史新低。为此,一些新兴市场央行开始买入本币进行干预。“但这也行不通。”Pictet资产管理的策略师保利尼(LucaPaolini)称,“通货膨胀、美元上涨是需要一代人才能应对的事情,新兴市场央行对此无能为力。”
而对于任何想挑战强势美元的人,华尔街只给出了一个信息:算了吧。美国银行对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美元的看涨头寸已飙升至七年来的最高水平。周称,“即使看涨头寸已经达到了历史高点,也不意味着投资者会放弃继续看涨。至少,我们认为眼下这一趋势不会出现逆转。”
瓦洛森称,今年,由于俄乌冲突影响了欧元区经济,没有任何因素能够立即“摧毁”美元的强势,“无论从哪点来说,美元眼下都是无可替代的。”荷兰合作银行的外汇策略主管福利(JaneFoley)表示,“只有当投资者准备再次接受高风险资产时,美元走势才可能转向,但除非市场确信美联储即将开启政策转向,否则投资者的风险情绪不太可能发生转变。”
弱势欧元并未令欧洲公司受益
今年至今,欧元对美元已贬值超过12%,跌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年来首次跌破平价。此前,欧元曾在2000年触及历史最低点,贬值至不及85美分。随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元对美元重启升值,多年来平均保持在1.30美元左右。这引来了欧元区的企业和政治家的抱怨,称强势欧元正在损害欧洲出口和经济。但如今,情况又发生了逆转。
今年欧元猛烈的贬值程度推高了进口成本,加剧了能源价格的飙升和创纪录的通胀飙升对欧元区经济的冲击,也影响了企业利润率。德国企业上周已发出警告称,他们面临“强大的成本压力”。此外,欧元区的通胀率已接近9%,抑制了需求,同样影响企业销售和利润。
一方面,欧元贬值确实意味着一些欧洲公司从其他货币转换而来的收益得到了提振。斯托克600指数中的上市公司平均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欧元区外,其中,美国是他们最大的市场之一。根据彭博的测算,对于像空客这样以美元销售飞机、以欧元记账的公司来说,欧元对美元汇率1美分的波动,就会对其年利润产生了1.3亿欧元的影响。类似的,在美元、巴西雷亚尔和印度卢比对欧元都出现升值的推动下,联合利华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3亿欧元的货币收益,为去年同期收益的两倍多。
但另一方面,今年欧元针对美元以及多种货币的大幅贬值也推高了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