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近年来国资央企在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援建力度,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补短板基础设施勾画新脉络
“我们住上了新家,找到了工作,还过上了智慧生活。”聊起现在的日子,西藏森布日智慧供电营业厅客户经理索朗顿珠喜笑颜开。
今年4月12日,森布日现代牧场迎来了第一头新生犊牛,正式开启产犊产奶的运营模式。该牧场规划三年奶牛存栏量3000头,随着奶牛产崽高峰期的来临,储奶、挤奶、制冷等设备将陆续安装投运。4台1600千伏安、1台800千伏安变压器用于生产生活用电,实时监测用能数据,全方位保驾护航。
电网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电网持续加大西藏电网投入和帮扶力度,先后建成阿里联网等四条“电力天路”,大电网覆盖西藏全部74个县(区),并全面完成经营区域内“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广大农牧民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从羌塘草原到林芝河谷,从藏东明珠到阿里,一条条银线,一个个铁塔,连缀起了山河间的新脉络。
不仅是电网,中央企业还在油、气、水、路、讯等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极大改善和提升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西藏重点民生工程、墨脱环线公路——华能派墨公路在2021年年中实现全线贯通后,正抓紧推进路面硬化,同步实施创面修复、植被恢复等环保及辅助工程,全力冲刺今年9月全线通车的目标。
华能派墨公路是继扎墨公路之后第二条由西藏林芝市通往墨脱县的交通要道,建成通车后,林芝市至墨脱县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4小时左右,将有效提升雅鲁藏布大峡谷观光旅游和优质农产品销售水平,促进地方旅游、商业、农牧业的长足发展,全面带动沿线百姓增收致富。
同样“畅通”起来的还有“信息天路”。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一度是一家三口撑起的“三人乡”。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住有67户240人的美丽家园,实现4G、5G网络全覆盖、家宽全覆盖,今年初还被评为“中国移动数智乡村优秀示范乡镇”20佳。
这是中国移动实施信息援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移动在西藏投入网络建设资金近200亿元,建设4G基站1.7万多个、5G基站2700多个,实现4G覆盖99%以上的行政村。其中,在西藏投资37亿元大力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工程,宽带网络覆盖近3000个偏远农村,完成西藏60%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
强造血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央企业把产业援藏作为增强西藏“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主动对接西藏发展需求,助力西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西藏宝钢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一楼的生产车间里,三片罐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每分钟可生产400罐,满足西藏当地青稞米酒的包装升级需求。
宝武集团把援助工作与当地资源开发、产业梯度转移有机结合,2020年以来在藏累计投资6.42亿元,推动现代盐湖、绿色包装、高原建筑用钢三大产业深耕发力,产业援藏迈上新台阶。
今年,宝武集团固定投资9.98亿元启动在扎布耶盐湖建设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零碳、绿色”现代化工厂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站,打造西藏高海拔、偏远地区盐湖资源绿色综合开发的产业标杆和示范项目。
这样的产业援藏故事在央企中还有很多。以产品带产业,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带增收,以增收带稳定——这是四次援藏、坚守洛扎县12载的李国伟,探索出的带有鲜明中粮特色的产业援藏之路。
“十三五”期间中粮实际投入援藏资金近1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25倍,扶持涉及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初加工等领域10多个不同类型的产业项目。
今年,中国海油一手抓传统畜牧业生产,一手抓卤虫卵开发等新兴产业研发,在西藏尼玛县探索多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现代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为尼玛县14个乡镇合作组织牧业生产提供配套保障。该项目的实施将增强村(居)合作社畜牧业生产能力。此外,今年将投入资金150万元继续开展卤虫卵功能产品的研发项目。
利长远赋岗赋能共筑家国梦
教学楼恢宏大气,德育室、美术室、书法室和音乐室等功能教室内活动丰富多彩;校园里不仅有室外球场,还有绿色蔬菜实践基地……在西藏那曲海拔47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矗立着一所“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
在这样一个边远、严寒、超高海拔的地方,办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面对乡镇学校发展落后、教学质量薄弱等情况,从2009年开始,中国石化支援帮扶建设班戈县中石化小学,至今累计投入建设资金和运转经费近1.1亿元。同时,积极联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赴班戈县进行现场调研,制定专项教师帮扶计划。江汉油田更与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建立了教育结对帮扶关系,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
而效果从一组数据上即可见一斑。目前班戈县中石化小学的辍学率为0、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