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
交通运输部今天(8月25日)发布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
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运航线联系,是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当中,我国分别占了8席和7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连续多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长江干线货运量超过3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航运首位。(央视网)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完工验收】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和焦作1段工程今天(8月25日)通过由水利部主持的完工验收,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55个设计单元全部通过验收,工程全线转入正式运行阶段。
此次通过验收的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工程在黄河主河床下方穿越黄河,是我国首次运用大直径盾构施工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项目。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近8年来,截至目前已累计调水超过56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5亿,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央视网)
【新疆夏收基本结束实现增产丰收】
截至目前,新疆夏收进度已过九成,夏收工作基本结束。
位于新疆北部山区的伊犁州昭苏县,这两天,45万亩山地小麦大面积收获,当地农民利用晴好天气,集中人力、机械加紧收割。
为了保障颗粒归仓,已经完成小麦收割的一些县市积极组织大型收割机有序开展跨区作业。目前,新疆夏收进度已过九成。今年,新疆(含兵团)夏粮播种面积1737.15万亩,预计夏粮总产量655.2万吨,较上年增加13.87万吨,夏粮增产丰收已成定局。(央视网)
【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签约额超2100亿元】
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昨天(8月24日)闭幕,本次博览会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5家国内外企业参展,集中签约项目70个,投资额超2100亿元,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央视网)
【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
昨天(8月24日),全国首个农业特色综合保税区——陕西杨凌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综保区占地1320亩,将在生物科技、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方面,利用政策优势助推中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央视网)
【69个重大项目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
今天(8月25日),第七届全球吉商大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会上共有69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超663亿元,涵盖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领域,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