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千亿元国家产业园达48个 中国园区经济步入新赛道
时间:2022-08-22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改革开放以来,在借鉴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高新区、各级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竞相涌现。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园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日前,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百强园区中,GDP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共有48个,以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为代表的两类园区GDP总量达到2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25.3%。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孙晓利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不过,当前国内的经开区和高新区存在两大特征,一是高新区和经开区出现了趋同化现象,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二是园区发展呈现“极化”特征,非百强园区和百强园区之间在产业吸附能力、产业承接能力、产业竞争能力等方面将形成巨大的鸿沟,且差距将越来越大。

孙晓利表示,在以园区为核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发展经济主要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各类园区有序发展的问题十分重要,而对于一些发展滞后的园区,能够解决好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矛盾,突破虹吸效应,加快融入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协同开放发展,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区域分布不平衡

按19大城市群划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占比最大,其次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组成,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对外开放的稳定器、创新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区域协同的先锋队,正在迈向“标杆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日前,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百强园区中,共有53家国家级高新区、47家国家级经开区入榜。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国家级高新区共计169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2022百强园区中,GDP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共有48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园区共有65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园区共有40个。其中,53家入榜的国家级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达334773亿元,占所有国家级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8%。47家入榜的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达318亿美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2%,马太效应正在释放。

数据还显示,2021年,两类园区GDP总量达到2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25.3%,比2012年高近五个百分点。

2022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按四大区域划分,东部区域占比最多,超过5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与去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则有增长。按19大城市群划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占比最大,其次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按照省份来看,2022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江苏省占19席,其后依次为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7席、7席。青海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未有园区入榜。

“区域不平衡是国家的国情,园区不平衡是区域经济的缩影,百强园区区域分布不平衡跟当前的国情符合,越发达的地区,园区数量越多,园区发展实力也越强。”孙晓利介绍,一直以来,百强园区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一直很突出。但是,近些年来,中西部园区进榜的数量在增多,特别是中部的实力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不过,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按照GDP排名来看,山东的GDP总量远远超过湖北,2021年山东省GDP总量为8.3万亿元,湖北的GDP总量是5万亿元。而在赛迪顾问发布的百强榜单上,山东共有6地7个园区入围百强,其数量与湖北持平。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湖北的园区经济发展质量较优。孙晓利认为,这与地方对园区发展的重视程度、产业在园区的集聚程度有较大的关系。

百强园区经验借鉴

在高新区和经开区趋同的背景下,地方已经着手推动高新区和经开区有序发展。

在连续多年跟踪园区经济之后,孙晓利发现,当前,国内的经开区和高新区存在趋同化现象。

“国家设立高新区和经开区时,对这两种园区的定位不同,高新区主要是发挥科技创新功能,经开区更多地发挥对外开放的功能。但在地方实际发展过程中,这两类园区的发展界限并不明显,很多高新区发展中不一定完全布局高新产业,经开区的产业也不见得是外向型的产业,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孙晓利介绍。

“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几年也在不断优化整合,有的将高新区和经开区合并,打造一个高能级的产业平台,例如,2020年,长沙市推进了浏阳高新区和经开区合并;有的从政区合一的角度来整合,2019年,成都经开区与龙泉驿区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孙晓利表示,在高新区和经开区趋同的背景下,地方已经着手推动高新区和经开区有序发展。

在百强之外,也有一些产业园区发展不尽如人意。2019年,酒泉经开区被予以退出国家级经开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