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 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2.0工作
时间:2022-08-10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网字号:T  T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8月9日消息,为加快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十四五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市数据条例》等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署,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2022年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工作安排》。

安排提出,以全面畅通公共数据开放渠道,全面激活社会用数活力,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巩固深化,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细则,优化完善清单开放、分级分类、协议开放等工作机制。开放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开放数据治理机制,公共数据及时更新率达90%以上,新增建设100个高质量数据集,建立样本开放数据集1000个。开放渠道安全有序,建立需求征集与场景规划互通渠道,平均公共数据开放申请受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融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持续深化数据普惠金融2.0,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新增建设10个试点项目。

全文如下

2022年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工作安排

为加快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十四五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市数据条例》等国家和本市有关部署,推进公共数据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开放,推动公共数据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特制订本安排。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畅通公共数据开放渠道,全面激活社会用数活力,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巩固深化,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细则,优化完善清单开放、分级分类、协议开放等工作机制。开放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开放数据治理机制,公共数据及时更新率达90%以上,新增建设100个高质量数据集,建立样本开放数据集1000个。开放渠道安全有序,建立需求征集与场景规划互通渠道,平均公共数据开放申请受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融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持续深化数据普惠金融2.0,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新增建设10个试点项目。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公共数据开放机制

1、制定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贯彻落实《上海市数据条例》有关要求,加强经验总结和制度创新,对《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沪府令21号)有关规定制定细化落实文件,进一步明确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流程、有关要求和规则规范。(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厅、市数据中心)

2、巩固深化公共数据开放机制。根据国家、本市最新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修订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建立健全开放清单和分级分类开放机制,修订完善公共数据开放标准化协议。(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数据中心)

3、试点开展首席数据官机制。将公共数据开放作为首席数据官的重要职责,加强公共数据开放的需求调研、质量管理、场景规划、开放服务等工作。(各试点部门、各试点区)

(二)提升公共数据开放质量

4、持续扩大开放范围。重点围绕金融、就医、交通、文旅、贸易等领域提供新的开放数据集和数据产品,支持将尚未开放的公共数据进行脱敏脱密等技术处理后予以开放。对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纳入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原则上均应编制开放清单予以开放。(各部门、各区)

5、建设样本数据集。从有条件类开放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作为数据样本,数据利用主体无须申请即可获取。样本数据集应当真实反映全量数据特征,符合开放数据质量管理要求,方便数据利用主体阅读与测试。(各部门、各区、市数据中心)

6、持续开展数据质量提升。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数据整合治理,建立数据维护和服务机制,确保开放数据无空值错值,时间空间范围完整,能够及时更新和更正,修订完善数据字典。组织开展本单位公共数据开放清单的常态化梳理和评估,对相关数据予以动态更新。(各部门、各区、市数据中心、市经济信息化委)

7、建立健全异议核实与处理机制。根据《上海市公共数据异议核实与处理管理办法(试行)》,畅通开放数据的异议核实处理渠道,确保后台数据与开放数据同步更正,做好数据更正后的反馈与通知。(市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三)加快开放平台功能迭代

8、建立完善数据开放需求征集机制。优化平台开放需求征集渠道,建立需求工单转交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开放需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响应。(市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9、推动平台功能迭代。优化数据图谱功能,建立常态化数据发布机制,提高数据检索效率;优化数据沙箱功能,提升数据沙箱的使用便捷性和多用户支持能力;针对部分重点试点场景,探索隐私计算的公共数据开放模式。(市数据中心)

(四)创新公共数据应用场景

10、深化数据普惠金融2.0工作。深化普惠金融2.0工作,探索建立环境、社会责任、治理(ESG)数据库,创新应用场景并复制推广;对保险、证券、资管、征信等领域机构加强数据开放力度,支持联合征信等平台开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动风控和金融模型重构,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数据中心、上海银保监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