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陕西省人口第二大市,促进渭南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建设、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是陕西省近年来一以贯之的战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西渭融合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西渭两地不断加强交通、产业、规划等方面的衔接沟通,先后召开西渭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座谈会、西渭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对接座谈会、西渭融合轨道交通发展座谈会等会议,西渭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西渭融合发展产生了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渭临经济协作区、西渭东区三个跨区域融合发展平台,在西安都市圈战略框架下,渭南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积极配套承接产业转移外迁的发展策略愈加明显,也因此实现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跨区域合作
渭南在融合发展中,产生了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渭临经济协作区、西渭东区三个跨区域融合发展平台。
西安和渭南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打造西安与渭南经济一体化协同格局,备受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2年,西渭融合发展就提上了日程,当年,陕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为西安渭南两市协同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2013年,西安与渭南签订《关于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从基础设施对接、搭建项目投资平台、密切商贸物流金融合作、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10个方面加强战略合作,确定了两市协同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抓手。
在此后的融合发展中,渭南产生了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渭临经济协作区、西渭东区三个跨区域融合发展平台。
其中,富阎产业合作园区规划于2017年。当年,两市框架协议的签订,旨在推动富平、阎良两地协同发展,园区也承担起了推进西渭深度融合、富阎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
据了解,富阎一体化发展的定位为,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都市农业和文化旅游基地。
富阎产业合作园区的规划建设,也使西渭融合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富阎一体化基础设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实现。
相比于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渭临经济协作区的起点要早。记者了解到,2008年9月,渭南高新区与西安市临潼区就实施区域经济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签订了跨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建设渭临经济协作区。
在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和渭临经济协作区之后,2021年,西渭融合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载体,西渭东区诞生。
2021年1月,渭南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了《西安市人民政府渭南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西渭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西渭东区合作协议》。这次会议确定了西渭合作的方向,并首次明确提出建设“西渭东区”。
此后不久,两地又迅速举行加快西渭融合发展、合作共建西渭东区签约暨揭牌仪式,正式宣告西渭东区管理委员会揭牌成立,为西渭融合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加速融合发展
西安都市圈获批后,西安市和渭南市召开西渭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两地的高层领导出席会议。
在《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将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等区域纳入都市圈范围,鼓励渭南积极承接西安的产业转移,积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西安都市圈获批后,西安市和渭南市召开西渭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两地的高层领导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强调,要坚定融合发展信心,以战略规划为牵引绘好“一张图”,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织密“一张网”,以重点板块为突破出“一条路”,以生态保护为基底下好“一盘棋”,完善协同落实机制,走稳走好融合发展之路,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西渭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之后,在西安都市圈战略框架下,西渭两地不断加强交通、产业、规划等方面的衔接沟通,西渭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近期,西渭两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频繁对接,先是召开了西渭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座谈会,双方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展、西渭融合发展思路进行了互动交流,对融合发展中涉及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了详细对接。
紧接着,两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召开了西渭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对接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增加西安地铁17号线支线、线路走向及站点设置,大西安高速外环线、渭南国际物流港及专线线路走向,富阎新区、渭临合作区及富平中华郡等用地开发边界等内容,并对项目矢量化数据进行了入库对接,为统筹西渭融合与国土空间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在文旅方面,各地政府的联动也不断增加,今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和西安市雁塔区文旅部门,渭南市大荔和西安市临潼文旅部门,渭南市合阳县和西安市蓝田县文旅部门先后对接,就推进西渭融合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学习。
承接西安外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