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驻沪记者29日上海专电》自上海6月1日启动复工复产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多数在沪企业外资已实现全面复产。不过,疫情对各个行业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记者近日走访了位于上海莘庄工业区的多家外资企业,有的企业表示今年能够再度实现增长,有的却下调了预期销售目标,但这些在沪外企普遍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未来将继续深耕中国。其中,专做建筑防水材料的西卡上海渗耐工厂于3月28日因疫情停产,4月26日开始闭环复工,截至5月底已经完全恢复了之前的产能。在生产线全面开启后,该工厂至目前已交付了前期所有积压的订单,国内订单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出口订单完成了新西兰、日本和澳洲的交付,并正在紧锣密鼓地处理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订单生产。
西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张烨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工厂在疫情期间因为停工损失了一些外省市订单,而且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对原材料进口及订单出口都造成影响,今年面临的压力比2020年更大。但他认为,中国市场「实在太大」,只要加倍努力,推出更好的产品,相信到年底仍可以实现原定的销售目标,实现双位数增长。
张烨炯又透露,西卡在中国扩张计划没有改变,未来将在上海及中西部地区建设新的工厂,其中上海新建工厂的体量将是现有工厂体量的3至4倍。
*上半年受打击,下半年努力追赶*
来自德国的德乐食品配料(上海)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至5月疫情封控期间,销售额同比锐减50%,从上海仓库发往全国各地的物流受到严格限制。幸好在上海莘庄工业园区的支持下,德乐获得了疫情期间的特殊运输通行证,才得以向全国客户供货。
复工复产后,德乐上海工厂的生产全面启动,市场需求有所反弹,德乐亚太区总裁罗曼预计,今年销售额可以较去年增长28%。公司计划继续在沪扩张,今年将增加25%的员工,约40人。未来五年,德乐计划在内地新建两个工厂,将产能提升一倍,并继续在沪拓展研发中心建设。
同样来自德国的福伊特驱动技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目前产能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由于疫情管控,商务用车和运输用车需求大大减少,福伊特订单量锐减,也因此下调了今年的销售目标。同时,公司今年亦没有增聘员工的需求。
即便如此,福伊特仍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福伊特驱动交通事业部全球CEO华伟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形势正在转好,下半年有多份新订单正在陆续洽谈和签订中,公司对今年年底预期较为乐观,希望这一好的景象可以维持到明年。
上海莘庄工业区企业服务部经理施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莘庄工业区197家规上工业企业、162家规上商业企业及120家规上服务业均在6月初全面恢复生产秩序,其中外资企业占比76%。规上工业企业产能平均负荷率90%。上半年,园区共引进外资企业11家,吸引合同外资3821万美元,实到外资4400万美元,新增外资总部及研发中心3家,经济发展的韧性得到检验,发展动力依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