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已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合作平台之一。
今年以来,一个叫NGFS的国际机构被中国央行频繁提及。
“中国央行参与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这个网络正在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之一。”今年5月12日,在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我国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时谈道。
在这个发布会上,来自中央财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一同回顾十年改革成果,是一个郑重严肃的场合。由此,我国央行对NGFS的重视程度可窥一斑。
今年3月,中国央行在官网发布《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一文也提及,深化合作,让绿色金融成为“全球大合唱”,央行还主动引领和积极参与多双边平台及合作机制,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人民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已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合作平台之一。
5月31日至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BIS)、欧洲中央银行、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联合举办第二届“绿天鹅”视频会议,易纲在会议上发布主旨演讲。
“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NGFS、GIP、BRBR等一些国际合作机制,都是中国参与发起的国际绿色金融合作平台。这些平台在积极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合作、解决合作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上,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召开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2022年夏季)”论坛上,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
全球多数央行认为环境和气候风险会引起金融危机
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CentralBanksandSupervisorsNetworkforGreeningtheFinancialSystem,简称NGFS)并非一张网,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
在2021年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艾明介绍了人民银行参与国际合作情况,也隆重介绍了NGFS已成为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研究合作的重要平台。
此前,NGFS研究工作组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介绍,之所以成立NGFS,缘于全球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的一个共识:环境和气候相关的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重大来源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是2017年发起NGFS的八家央行之一。从2017年至今年年初,马骏以人民银行行长特别顾问的名义担任了NGFS监管工作组主席和研究工作组主席,这两个工作组主持推动了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与气候风险分析、防范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央行绿色金融研究能力建设等工作。
2021年,中国央行形成了绿色金融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五大支柱之一,而NGFS也是全球央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也就是说,环境和气候因素可能会演化成金融机构要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可能会对金融稳定构成系统性的威胁。可以简单理解为:全球多数中央银行认为环境和气候风险可能会引起金融危机。
NGFS成员已包括100多家央行和监管机构
据艾明介绍,NGFS是中国人民银行与荷兰央行、法国央行和宏观审慎与处置委员会、英格兰银行、德国央行、瑞典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管局以及墨西哥央行8家央行和监管机构于2017年12月共同发起。
NGFS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宏观金融稳定、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旨在强化金融体系风险管理,动员资本进行绿色低碳投资。
马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介绍,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内,NGFS成员已扩大到代表五大洲的130多家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观察员机构,推动了一系列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共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NGFS的成员所代表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NGFS第一任主席由欧央行(ECB)执行委员会成员FrankElderson担任;今年3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总裁RaviMenon被选为第二任NGFS主席。目前,今年年初,NGFS下设五个工作组,分别是监管工作组、宏观金融工作组、规模化绿色金融工作组、数据工作组和研究工作组。最近NGFS正在进行工作组架构的重新设置。
NGFS通过成员自愿分享最佳实践经验,为金融部门发展绿色金融和管理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提供政策指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NGFS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除了推动形成了“气候变化是金融风险来源”这个重要全球共识之外,至少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一是推出了气候风险分析的标准化情景,为全球央行、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提供了具有一致性的、可比的情景模板;二是推出了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的典型方法和案例,为银行、基金、保险业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提供的主要的模型和工具的参考书;三是推出了针对央行和主权基金的“可持续投资指引”,为央行在储备管理和主权基金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强化ESG考虑提供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