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中国外债保持合理有序发展,杠杆总体可控
时间:2022-07-22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驻京记者黄燕明22日北京专电》国家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一季度末,全口径外债馀额27102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这个变动比较温和的。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加快收紧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债会保持合理有序发展态势。至于去杠杆风险,总体是可控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中国没有过度加杠杆*

第一,外债增幅相对稳定。近几年,中国全口径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14%-16%之间,外债增幅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在本轮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没有出现持续的、集中的跨境融资情况,也就是说中国外债没有过度加杠杆,所以去杠杆风险应该说是可控的。近期,外部环境发生调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汇率预期也相对稳定,所以外债过度去杠杆风险并不高。

第二,中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传统融资型外债增幅比较小,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中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总体上看,中国依然是对外净债权国各类对外资产超过各类对外负债是2万亿美元,即一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的对外净债权是2万亿美元。

一季度末,银行和企业、民间部门的外债馀额2.1万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馀额的比例是79%;民间部门对外债权类资产是3万亿美元,高于民间部门承担的外债规模。债权类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存贷款等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在外汇市场有效调节下,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有条件和能力满足债务偿还义务,实现对外资产和负债的自主匹配。

第三,中国外债安全性指标保持稳健。中国是净储蓄国,经常帐户持续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衡量偿付能力的几个具体指标看,2021年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都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从短期流动性来看,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是45%,这也远低于国际警戒线100%的要求。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