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密集出台多项稳外贸、稳生产、稳就业等措施,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使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得到强化,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在逆境中稳步前进的核心原因。从产品层面看,贸易增长主要由于工业制成品中机械运输设备、化学品、原料制成品稳健增长。
对SITC出口和进口数据进行价量分解发现,价格因素逐渐成为驱动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1月至5月,出口方面价格增长效应和物量增长效应都比较明显,进口方面价格增长效应比物量增长效应明显。
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稳健前行,预计全年出口值在36893亿美元至37947亿美元左右,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约在13.70%至14.37%,平均增速为14.1%。全年进口值在27416亿美元至28635亿美元之间,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约在5.0%至7.3%,平均增速为6.1%。
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的背景下,中国上半年对外贸易在逆境中稳步前进。据7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079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17322.8亿美元,增长14.2%;进口13468.4亿美元,增长5.7%。虽然上半年出口增速不如2021年38.5%的高增速,但也超过了2015年以来的其他年份同期出口增速;进口增速也是2019年以来同期较高水平。本文分析2022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前进的原因,基于中国出口的月度效应预测全年贸易走势。总体而言,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稳健前行,全年出口值在36893亿美元至37947亿美元左右,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约在13.70%至14.37%,平均增速为14.1%。全年进口值在27416亿美元至28635亿美元之间,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约在5.0%至7.3%,平均增速为6.1%。
一、逆境中稳步前进的原因
近年来,针对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密集出台多项稳外贸、稳生产、稳就业等措施,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使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得到强化,这是对外贸易在逆境中稳步前进的核心原因。
对贸易增长进一步分解显示,从产品层面看,贸易增长主要由于工业制成品中机械运输设备、化学品、原料制成品稳健增长。从地区贡献看,浙江、广东、山东是上半年外贸增长的三大引擎。从国别来看,对外部经济的出口效应大于进口效应,东盟仍是第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首要出口贸易目的地。从价量分解看,通胀因素多于物量因素,矿物燃料通胀严重,进出口物量均呈负增长。
(一)产品贡献:工业制成品是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定义“按照同比计算,该部分出口增量占当月总出口增量的比例”为各部分的出口增长贡献率,各部分增长贡献率之和为100%。据此,对数据分解显示:
一是从出口增速看,工业制成品中的化学品保持较高增速,前5个月内平均增速35.4%,原料制成品平均增速20.1%,机械运输设备平均增速12.1%。初级产品中的动植物油脂及蜡保持较高增速,平均增长82.8%,除饮料及烟类在1月和3月呈负增长外,其余各类保持不同程度的正增长。
二是从出口增长贡献看,工业制成品是驱动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其中化学品、原料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在1月至5月保持正的贡献率。平均而言,前5个月内,机械运输设备贡献增长的41.6%,主要缘于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声音的录制或重放装置及设备、未列名电力机械装置器具及其电气零件、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等的出口增长。原料制成品贡献26.6%,化学品贡献24.7%。杂项制品和未分类商品在部分月份增长贡献为负。
按照SITC分类标准,工业制品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2022年1月至5月,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为1340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95.6%。占比较高的包括机械运输设备47.7%、杂项制品20.1%、原料制成品17.1%、化学品9.5%。初级产品是推动贸易增长的次要因素,2022年1月至5月,初级产品占总出口的4.9%,比重较高的为食品及活动物2.1%、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1.4%。
再把时间拉长看,从2018年至2022年,工业制品出口占比一直在逐步上升。其中,化学品和未分类商品出口比重上升较明显;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在今年3月至5月期间占比有所下滑,5月占比为四年来最低水平,其余各类工业制品出口比重变化今年仍在平均水平附近。而初级产品出口比例则呈现逐年下降,其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出口占比下降得较为明显。同时,各类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2月至3月期间杂项制品、原料制成品、工业制品出口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机械运输设备、化学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等出口比例呈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地区贡献:浙江、广东、山东是上半年外贸增长的三大引擎
2022年1月至5月沿海地区出口10996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的78.4%;进口7496亿美元,占总进口的67.6%。出口比重超过5%的省市为沿海地区中的广东22.7%、浙江15.0%、江苏14.8%、山东8.5%、上海6.6%、福建5.0%;进口比重超过5%的省市为北京16.9%、广东16.7%、江苏11.4%、上海12.9%、山东7.2%、浙江6.8%。同样以类似产品增长贡献的分解方法,得到1月至5月平均增长同比贡献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