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最新疫情消息。
7月10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7月10日,上海市新增社会面1例无症状感染者。7月3日至9日已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200多例,其中绝大部分与普陀区兰溪路148号KTV相关疫情存在关联性,病毒均为奥密克戎BA.2.2变异株。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在发布会上表示,7月8日浦东新区报告的1例社会面感染者感染的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1变异株,为境外入境关联感染者。
为尽快控制疫情,上海决定对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全域以及其余行政区中有阳性感染者轨迹的街道(镇)开展全员核酸筛查。7月12日至14日开展“3天2检”。
7月8日的1例社会面感染者感染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1变异株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今天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这例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感染者:男,61岁,居住于徐汇区华泾镇华泾路1000弄,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该人员接种过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截至7月10日16时,共排查到这例确诊病例在沪密切接触者5人,已落实隔离管控,正在核酸检测中。
累计排查到密接的密接3人,已落实隔离管控,正在核酸检测中。累计筛查相关人员2385人,正在核酸检测中。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30件,正在核酸检测中。
根据本市目前疫情形势和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徐汇区华泾镇华泾路1000弄列为高风险区,华泾镇的其他地区列为低风险区。
同时,根据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要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22年7月11日零时起,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建国东路391号浅草37度1皮肤管理定制中心(新天地店)、宝山区杨行镇盘古路927弄35-36号解除管控,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另外,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测序比对结果,7月8日浦东新区报告的1例社会面感染者感染的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1变异株,为境外入境关联感染者。
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BA.5变异株传播速度加快,免疫逃逸能力提高,但总体而言,和此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相比,发生危重症和病死率的风险未发现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也显示疫苗接种仍能有效预防BA.5感染后发生的危重症和死亡。
徐汇区社会面新增1例阳性感染者
徐汇区副区长王宏伟介绍,今日徐汇区报告1例社会面发现的阳性感染者,相关部门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采样检测、隔离管控和医疗救治等相关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该阳性感染者,男性,61岁,居住于徐汇区华泾镇华泾路1000弄。在社区核酸筛查中发现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该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阳性感染者此前14天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徐汇区建华路1号云西酒家、建华路155号-157号邻里优佳生鲜超市、长华路490号知足足道。
现已对该名阳性感染者所涉及人员落实管控,对相关风险区域和场所已实施封闭管理、环境终末消毒等防控措施。
该名阳性感染者所居住的小区,共有34栋住宅楼,住户1437户,总人数2385人。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加强力量保障。相关部门已抽调了5名属地干部,由负责领导带领,与居委会成立了防控工作小组。梳理了包括区域管控、楼道管控、核酸检测、民生保障、清洁消毒、应转尽转、后勤保障等七方面24条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相应专班和职能部门的责任。
二、落实封闭管理。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对高风险区采取管控措施,严格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组织好核酸筛查、物资转运、门岗管理、小区巡查等工作。安排专业消杀队伍,定时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三、加强服务保障。组建一支由机关干部、社工、物业、社区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开展生活保障、就医配药等服务工作。对小区内现有的16名初三学生、70名独居老人、3名孕妇、2名血透病人以及其他大病17人,落实好点对点服务;提供专车24小时待命,与社区医院合作,妥善处置就医需求;区教育局会同区卫健委、街道,落实好中考学生核酸筛查、转运赴考等各项保障服务工作。
近几天,每天都新增四五十个感染者,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管控中发现的,但感觉防控形势还是很严峻。这波疫情发展到现在处于什么态势?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7月3日至7月9日,申城已经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200多例,其中绝大部分与普陀区兰溪路148号KTV相关疫情存在关联性。由于KTV、酒吧等场所空间密闭、人员聚集,在同一环境内共同暴露,造成疫情短期快速扩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