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面对预期通胀一升再升
时间:2022-06-20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每周华语》汽油及食品价急升,加工资的压力必然上升。美国企业面对多重成本压力,交功课给股东非一件易事。事实上,即使无出现「衰退」,维持竞争力亦十分之困难。不少行业已被全球疫情打击极为严重,复苏更见不易了。面对下半年的息率上升压力,由「QE」╱负息走往「高息」,美国房产巿及企业融资必有持续压力。

1970年╱1995年,美联储局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胀,息率上升到10多20厘水平。当时债券甚受欢迎,买企业债券甚而「JunkBond」的回报甚为惊人。当年的「JunkBond」巿场、「JunkBondKing」年会成为大众积极参与的大场面。当然,极为高息的「JunkBond」巿场最终倒闭告终。太高息使当年的美国大中小企业吃不消。通胀不断累积上扬,不只因为1970年代油价跳升,工资上调及又是地缘不稳都是因素之一。有趣的是,货币学派1970年╱1990年成为主流,因而控制货币「流通」亦间接衍生加息的合理政策。「PV=MT」的基成概念,主导央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加价。压低物价上升非易事,而压低工资(合约!)亦更难。经济有周期,走入衰退,自然之事。

通胀成因甚多,通缩比通胀更为吓人。近两、三年,通胀上升有别于1970年╱1995年的25年。不错,油价也升,但今次食品价也上扬,同时供应链、全球化恶化及倒退,衍生成本上升甚急,那么加息「有」效吗?!供应链「非」主流经济模型之因素之一。金融╱息率╱货币供应须要考虑,但美企业生产跟不上,产品付运也有困难且成本近两年跳升,相信「加息」再大力度也不可能推动供应链正常。因而美国企业也好,美联储局也好,面对加息的「有效性╱局限性」!

1980年代,当年联储局主席PaulVolcker爱「Cigar」,有人分析他老人家多开会时食「Cigar」,加息力度更大。真的吗?PaulVolcker以加息为主打,最终美国通胀回下,自然美企业先面对通胀、衰退,息率回下。2001╱2008年,美息率「9.11」之后,息率急速下调。2008╱2010年,「QE」任印,零息率甚而央行以「负」息率出招。1970╱2000年的30年:见高通胀;2000╱2022年见通缩压力,极低息。全球面对通缩,今又面对「另类」通胀!以「PV=MT」╱「加息」仍有效吗?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付运价狂升,成本急升,衍生物价升,加息可能作用有限。当然,「QE」10多年,不见通胀,今有通胀,美企业的产品可加价,不一定是「坏事」。二战之后,日本首见通缩,如果美中等大国见通缩,后果比通胀更为可怕。

JPMorgan的CEO不久前已表明美国面对潜在巨大的困难,目前地缘仍不稳。即使有好消息,今年下半年仍有很大的考验,全球疫情依然多变,不肯定性仍大。全球经济、产品╱物流运输面对太大的挑战,加息亦不可能改变这方面成本已急升的事实。

Campbell等食品╱食物企业面对多重打击,成本升,加价乃自然的事情。食物原材料价格上扬,付运贵,不加价也要加价了。另方面,美汽油价已升至5美元╱gallon,乃新高。工资加了,但个人可消费的都用在车子之上。加息快,美房产价早已上升太多,今可能回下。美巿压力大不足为奇了。

通胀率乃「数字」。成因却可大不同了。美企全球经营困难日多,资金成本一再上升,如果不幸年底前多加两厘╱3厘息,相信美企只好压成本╱加价了。30年前「PaulVolcker」的加息?招!今天不一定收预期效果呢。

毕菲特今年的午餐聚会又一次创下新高价。美国企业文化「大不同」、百花齐放。很多年前的Bloomberg企业,采用「OpenOffice」:不分高低职位,无房间、可互相直接交流;工作更有「家」的感觉。今时今日,Bloomberg由债券资讯提供商成为全球性企业。今天仍无上巿,而创办人「Bloombery」自己乃债券交易员:当然深明息率「大」周期的本质与冲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