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促使"银行会贷 加快外贸收款
时间:2022-06-1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叶大清看来,要进一步提升银行敢贷会贷能贷实力,金融科技平台还需协助银行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为了促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部门正持续“放大招”。

6月9日,银保监会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银行机构要层层抓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执行,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进一步倾斜信贷资源。

一位城商行小微部门主管向记者透露,目前总行已设立了专项信贷额度,投向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但他们面临的实际挑战,是小微部门缺乏大量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收入恢复状况,且众多小微企业主无法提供抵押物增信,导致他们依然面临不敢贷不会贷的窘境。

“此前,我们还设立了一款专门面向新市民创业群体的普惠小微类信贷产品,但由于缺乏这类群体的经营数据与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这款产品差点下线。”他指出。如今他们正尝试借助金融科技平台赋能“补短板”,力争让这款信贷产品“起死回生”——覆盖更多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

融360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向记者透露,为了助力银行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他们正推出一套智能引擎数字化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全渠道策略与智能算法模型,为银行提供智能营销服务,着力解决银行“会贷”问题,另一方面则借助小微客群特征挖掘、变量处理和风控建模等经验,进一步提升信贷审核效率与增加审批率,有效加强他们敢贷愿贷能力。

“我们调研发现,众多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期间有着强烈的场景化金融服务需求,比如他们需筹资采购物资解决产能恢复问题,或需融资先解决房租员工开支等日常经营性需要,还有一些小微企业则需新的资金用于加大营销力度等。若银行机构能根据特定场景需求缩短信贷审核流程并将信贷产品更契合他们信贷需求特征,就能更低成本地高效服务小微企业。”叶大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瓶颈,未必仅仅依靠信贷投放。

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向记者指出,不少外贸小微企业之所以遭遇资金周转难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尚未全面恢复令他们交货时期延后,导致他们外贸收款时间被大幅拉长。

“目前我们正依托数字化远程办公能力,协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快外贸收款操作流程,保障他们的资金流转效率。”他透露,与此同时他们正尝试联合银行机构,为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短期信贷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瓶颈。

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在多位小微企业主看来,随着复工复产,资金正成为他们“最伤脑筋”的事。

“每月店铺租金、员工开支、水电费的开支超过10万元,如今还要提前全额付款用于食材采购,导致我们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无法再支撑未来2个月的经营开支。”一位在上海地区开设两家餐饮小店的小微企业主向记者透露。其间他尝试用家乡(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经营性贷款,但这类贷款要么融资利率较高令他望而却步,要么审批流程偏慢无法解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

上述城商行小微部门主管向记者透露,他们调研发现,目前众多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期间的融资需求存在着三大特点,一是信贷审批流程越短越好,最好是一两天内放款;二是利率尽可能调低;三是无需额外的抵押物“增信”。

“尽管我们为此优化了信贷审批流程,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上述三大需求未必能得到全面解决。”他坦言。其中最常见的现象是,风控部门由于无法确定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期间的收入恢复状况,不但要求小微企业提供额外的抵押物作为增信措施,且需要业务部门对抵押物(比如房地产或大宗商品)做好精准估值评估,从严审看后者是否存在重复质押等问题,导致贷款流程不但被大幅延长,且实际信贷授信额度也未必能满足小微企业的业务需要,令后者纷纷撤销贷款申请。

在这种情况下,这家城商行转而尝试与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后者的场景流量与数据沉淀,探索全新的小微客群信贷投放机制,助力后者复工复产。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陈蕾告诉记者,他们的做法是与美团等平台合作,通过总行对接美团平台数据,获取众多餐饮类小微企业的外卖收入等核心经营数据,再结合线下调查,作为快速信贷审核投放的主要依据。

“通过导入大量餐饮小微企业经营数据作为信贷审核评估新依据,我们的美团平台贷在原有抵押担保的模式下,持续提升信贷贷款占比并给予利率优化。”她指出。截至目前,北京分行这款产品向当地11家连锁餐饮品牌提供5590万元信贷支持。

一位美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美团联合十余家银行机构,通过提前回款、30天免息贷款支持、优惠利率贷款、免息展期、延期还款等举措,为深圳、上海、吉林等受疫情影响地区的逾45万小微商户提供信贷服务。

在叶大清看来,要进一步提升银行敢贷会贷能贷实力,金融科技平台还需协助银行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尤其在实际操作环节,小微企业主与平台或提供海量数据,银行如何从中遴选对信贷决策产生有效价值的数据,正面临着较大挑战,因为这涉及客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