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给脚步匆忙的年轻人按下暂停键,很多人都封控在家,足不出户。但是,封住了他们的人,却封不住那颗不“安分”的心。
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逐渐学着去接受、适应、转变……有人利用职业技能大展身手,有人变成了刘畊宏,有人左右手互搏炼成“绝世神功”,有人娱乐大众人气爆棚。
我们找到了九位普通的年轻人,他们分别是tony老师、男高音歌手、北漂的喜剧演员、跆拳道教练、心理咨询师、刚从金融民工转型的创业者、在校大学生……听他们讲述在各自的圈圈里,是怎样度过这些被“封住”的日子。
小区里的新天地
Tony老师:解决“头”等大事
居家两月,头等大事就是“头”等大事。头发不剪,胡子不剃,个个成了“复古”造型,一句“待我长发及腰”,成了“流浪汉”们无奈中的浪漫调侃。
王帅,职业发型师,疫情前在一家美发店工作,而在封控时节,成了小区里比团长还香的香饽饽。
“等到我们小区成为防范区的时候,我就去店里把我的一些工具带过来,等下午大家都出来拿快递的时候,我就会在小区里面找一块空地,摆上工具,大家看到了就会过来剪,我也会在群里发先发信息,说几点在什么地方,大家就都会过来。在外面店里面剪个头发要收七八十块钱,现在在小区里只收20块钱。”
“一方面因为关了一两个月,头发太长了,大家有这个需要,另一方面我又能够有一部分的收入来源,来维持疫情当下的生活,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方便小区居民的同时,我又有收入,我还是挺开心的。”
摄影师:记录“投喂”之美
吴垠昊,摄影师。封控之前,吴垠昊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做拍摄内容策划,外出拍摄,回家制作后把成果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而在封控期间,他发挥出了作为摄影师的更大价值。
“封控以后,我在家处理完手上的素材后,陷入了焦虑,因为没有事情做了。就在这个时候,政府发放了第一批抗疫物资,收到的时候蛮感动的,所以也想做点什么。我就拍了那些物资,做成了一个海报,发到网上以后,很多人用我的海报发了朋友圈。”
“发第二批物资的时候,就有邻居在群里@我,让我去给物资拍照,我觉得可以更多的做些什么,就给居委会打了电话,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拍照拍视频,我很乐意帮忙,这样在居委会做志愿者,拍了一些新闻图,有很多网友订阅了我的小红书、微博、抖音,然后他们告诉我,疫情结束之后会来找我拍照。”
男高音:音乐会与灯光秀前所未有的震撼
李再耀,上海轻音乐团男高音声乐演员。因为疫情封控,李再耀暂停了所有线下的演出,也包括排练和授课。然而,不愿躺平的他,别出心裁地和邻居们组建了一个云声音直播工作组,在荔枝FM平台上策划了一场音乐电台直播,同时在家还录制了两首由上海轻音乐团出品的原创抗疫歌曲,把抗疫的日常安排得满满当当。
“云电台直播我作为主持人,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抗疫的知识,互相鼓励,几位邻居也是各显神通,有写文案的,有做海报的,有找音乐的,有设计流程的。直播过程中,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唱的歌曲,听众也可以申请连麦,现场进行演唱和才艺表演。直播间里经常是高潮迭起,小区邻居们热情高涨。在我的提议下,大家一起站在阳台上拿出手机,打开闪光灯,合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大家情不自禁地高喊出“上海加油”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震撼!”
“第二期活动我们想要和大家多一些互动,所以考虑到了用灯光秀的方式,在小区的4栋楼摆出Ilove上海的一个造型,我们先用Excel表划分出每户家庭什么时候开灯,什么时候关灯,然后再通过楼组长进行进一步的联络沟通彩排。小区的物业也非常的给力,他们拿出了好看的灯带,同样在空中花园的位置摆出了一个Ilove上海的造型,当天我们还加入了无人机的拍摄,我们剪辑视频的小伙伴把整个的过程都剪辑成非常精美的短视频……
“音乐有着一种无限的力量,能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在疫情期间它更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功能,就是对人们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我是一名党员歌者,更有义务和使命用音乐给大家送去心灵的慰藉,用音乐带给大家希望和从容,让小区的居民团结在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暂时告别外面的花花世界,不安分的他们,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在社区里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从线下到云上
跆拳道教练:给孩子们的线上直播
李勇虎,来自东北辽宁,上海吾道跆拳道馆馆长。因疫情影响,所有的线下培训机构进入停业状态,他选择给孩子们作线上直播。
“孩子们在家天天上网课,不运动,好多小朋友都变胖了,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选择给孩子们上线上直播课。我们采取了预约制,虽然达不到在道馆里面对面上课的效果,但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为了让小朋友有动力练习,我们还制作了运动视频,给学生家长一起锻炼,这段时间通过线上授课,也累积了一些经验,疫情后也在考虑是否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有些同学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想来体验的,可以通过线上来参与。”
喜剧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