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以下是发布会要点汇总:
商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会上介绍,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商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提升外贸质量效益。持续推进优进优出,大力发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支持品牌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口,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是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培育绿色低碳贸易主体,加快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
三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的调控体系,促进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等相互衔接,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平台,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推动外贸企业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四是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仍然继续,商务部将加大力度应对,努力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经贸展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用好RCEP自贸协定,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
盛秋平会上介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商务部和有关部门一道,充分发挥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优势,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城乡区域协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助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内外贸一体化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是内外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二是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我国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内外贸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内外贸市场准入和货物跨境流动障碍大幅减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三是内外贸市场对接活跃,成长起了一批既从事外贸,又从事内贸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3.1万亿元,自2013年起,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购用户十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到去年6月份,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8.12亿人。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去年超过了1000亿件,是2012年的近20倍,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
商贸流通助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从2014年起,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4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8万个,带动了618万贫困农民增收,助力了脱贫攻坚。同时,我们改造提升重点城市的步行街,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居民购物休闲体验更加便利、更加多元。
去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
盛秋平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我国从2013年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又跃居全球第一。去年,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跨越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创了历史新高。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5.1%。
二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汽车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150%。
三是贸易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层出涌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扩展到了31个。
四是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拓展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日益优化,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到了35%。
五是对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