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巴西2022年总统大选还有不到5个月,正式竞选活动将于8月16日拉开帷幕。不过,前总统卢拉已在公开场合表态正式参选。
当地时间5月7日,现年76岁的巴西劳工党领袖、前总统卢拉(LuizLuladaSilva)在演讲中正式宣布,参加今年10月2日举行的总统选举。卢拉称,如果成功当选,将重新着手解决国内的温饱问题。在国际政策方面,将加强拉美地区合作机制,深化金砖国家合作,并推动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
这是卢拉第6次竞选巴西总统。在其2003年至2010年就职两届总统期间,约3000万巴西民众摆脱贫困,中产阶级占比达53%,巴西GDP一度位居全球第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卢拉执政时期取得的政绩可看作将解决社会贫困和保障社会福利良好结合的典范,主要受益于以下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彼时正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处于繁荣周期,并且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对巴西原材料需求;从内部环境看,卢拉充分发挥巴西作为资源型出口国的比较优势,且采取务实、稳健的“亲市场”政策,没有过多进行计划性管控,从而保持市场的稳定、良性运转。
当前,巴西需要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孙岩峰指出,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多重因素共振下,无论谁当选巴西新一任总统,都需要解决巴西通胀高企、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难题。
竞选策略不同
巴西民众对于巴西总统候选人的投票支持率处于变化之中。尽管巴西前总统卢拉在民调中保持领先优势,但在最近的一些调查中,其与现任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之间的支持率差距有所缩小。其中,巴西民调机构MDA近日的调查显示,博索纳罗的投票支持率从2月的28%上升至32%。
去年,博索纳罗因防疫政策不当而引发民众不满,加之巴西通胀持续高企,博索纳罗的支持率下滑明显。不过,在受到疫情冲击期间采取偏宽松的防疫举措,一定程度反映出博索纳罗优先考虑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理念。
从更长时间周期来看,自2019年1月就任巴西总统以来,博索纳罗就一直致力于市场化改革,旨在解决巴西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其坚持自由主义政策的倾向十分明显,但迄今取得的经济改革效果有限。
“这主要由于博索纳罗所代表的政党一直未理顺与巴西司法、立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相关经济政策的推行受到政治环境的掣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研究员、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指出。
从目前的参选策略来看,博索纳罗选择的竞选搭档为巴西前国防部长内托(WalterBragaNetto)。周志伟告诉记者,此举意味着博索纳罗与军方的“捆绑”关系更加紧密。整体来看,博索纳罗倾向于强化极右翼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
不过,为了争取此前左翼执政时期最大受益群体中下层选民的支持,博索纳罗也并非没有举动。在疫情期间,博索纳罗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设立紧急救助计划,在财政承压的情况下仍花费大量开支用于社会补贴。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福利政策起效、疫情缓解带来的消费复苏、就业逐渐恢复,整体经济好转,博索纳罗的民调支持率也在上升。尽管目前卢拉仍处于明显优势,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博索纳罗迎头赶上的可能性。”孙岩峰称。
从外交表现来看,孙岩峰指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相较于以往更激进、强硬、意识形态鲜明的基调,博索纳罗在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等国际议题上保持相对务实、低调的中立姿态。对于意识形态和激进民粹色彩的淡化,也是其竞选策略之一。
与博索纳罗相比,卢拉选择其2006年总统大选的竞选对手、曾任圣保罗州前州长的社会民主党人阿尔克明(GeraldoAlckmin)作为副总统搭档。
“选择阿尔克明作为竞选搭档反映出卢拉为了寻求选举胜利而尽可能结成广泛联盟的姿态,同时也向市场释放出不会对市场进行过多干预的信号。”孙岩峰指出,阿尔克明更加温和的政治立场有助于吸引那些对博索纳罗政府不满而对卢拉所代表的党派的政治立场持谨慎态度的选民。
此前,自2003年至2016年,在卢拉领导的劳工党执政期间,巴西的经济政策核心在于发展主义,更多强调对宏观经济的相关调控以及维护中下阶层群体的权益。自2016年罗塞夫遭遇弹劾后,劳工党执政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引发了一定质疑。基于此,周志伟称,卢拉此次回归、团结阿尔克明也体现出其经济政策有所调整,即在发展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在坚持发展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强调对企业界利益的考虑。
当前,巴西政局呈现分裂和碎片化的态势。周志伟指出,在巴西众议院拥有议席的政党将近30个,在政治极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任政府要实现平稳执政、有效贯彻改革政策,都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政党。“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卢拉寻求团结的参选策略还是其执政联盟的建设,可能更加符合巴西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改革所需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拉美地区近几年政治生态呈现出左翼回归的总体特征。如果卢拉在选举中获胜,那么巴西将成为拉美主要经济体中继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秘鲁之后由左翼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