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16日北京专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近期国际粮价不断上涨,但是国内保持了总体平稳。中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较为充足。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有少量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玉米和大豆有一定进口量,会受到国际市场一定程度影响,但影响有限。今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目前生猪产能比较充足,猪肉价格同比仍在下降,后期受生猪产能逐步调整影响,猪肉价格会有所回升,但是幅度有限。总的看中国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
*CPI涨幅扩大主要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影响*
付凌晖称,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市场供应总体是充足,价格涨幅明显较低,4月份CPI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只有0.9%。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价格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从4月份当月情况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的影响。4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升,加之一些囤货需求增加,食品价格由上月的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0.35个百分点。同时,受国际因素影响,部分能源价格涨幅较高,也助推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4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31.7%。他也指出,尽管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但总的看,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
*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攀升带来输入性影响*
付凌晖指出,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攀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口成本,给部分行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但是中国能源主体是煤炭,而中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同时生产能力较强。随著煤炭先进产能逐步释放,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上涨。从4月份情况来看,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4月份,中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0.7%。
从4月份数据看,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涨幅扩大主要是受汽柴油价格影响。扣除能源后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都是比较低的,说明中国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比较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