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国内近期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将如何影响全年经济走势?
国家统计局将于5月16日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对外发布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业内预计,随着疫情多地散发,4月一些经济指标或继续下滑,消费降幅扩大,工业生产、投资等活动增速放缓。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3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上看,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拐点。
“从短期看,部分指标回落较多,主要是疫情冲击的结果。从大局看,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变。”盛来运说。
消费首当其冲
4月,新冠疫情继续在全国多地蔓延。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7.6。在本次调研中,经济学家们预计我国经济运行压力较大,整体经济状态趋于下降。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在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特别是疫情影响和俄乌危机。在内部,新冠病毒传播多点散发,导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在外部,俄乌危机加剧全球经济“滞涨”压力,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疫情影响之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是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01%,较上月大幅下降。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消费仍是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这一方面和疫情扰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占社会总消费比重的10%左右。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量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4月汽车工业核心地区上海、吉林等部分整车制造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陷入停产状态,汽车产销出现下滑。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落地见效,汽车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展望二季度,疫情应得到进一步控制、加上刺激政策加力和经济回升将共同支撑消费稳步回暖,但疫情通过冲击就业收入、推高储蓄需求和加大偿债负担等三大渠道,对消费产生的滞后间接冲击,将制约消费回升力度。
工业生产企稳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9%,低于3月5%的公布数值。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较3月下降2.1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制造业PMI分项数据显示,企业生产明显下降,市场需求继续走低,价格指数高位波动。由于国内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问题,企业对后市预期也继续转弱,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3月下降2.4个百分点至53.3%。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由于物流和供应链的显著扰动,疫情对4月工业生产的冲击显著大于3月,4月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27%,预计4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可能从3月的5%大幅走弱转为同比下跌0.5%。
4月中旬以来,工业经济逐步显现出企稳向好的迹象。4月第二周起,工业用电量连续两周降幅收窄,手机信令监测的工业集聚区用工指数也出现趋稳回升的势头。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最突出的困难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叠加疫情多点散发,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增多,物流运输不畅。此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增加了中下游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基建投资或成一大亮点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59%。植信金融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预计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基建投资增长8.0%,制造业投资增长8.0%,两者合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4.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降1.6%,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0.3个百分点。
连平分析,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民企经营状况出现好转,投资积极性会再度提升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亦存在二季度末见底的可能,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
房地产投资方面,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4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或进一步走弱。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疲软阻碍房企回笼资金。同时,集中供地下4月房地产企业其他项投资预计继续回落。近期螺纹钢、水泥库存明显回升,折射建材需求放缓。
4月份的经济数据中,基建投资或成一大亮点。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第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