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三大指数均大跌;央行:保持信贷和社融规模稳定增长;工信部出台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
时间:2022-05-1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e公司字号:T  T

【摘要】胡春华强调,积极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工信部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央行: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中国企业小米称印度执法机构搞极端胁迫,外交部回应。中国生物:首个奥株新冠疫苗序贯临床研究启动。凯淳股份:公司与抖音集团的相关业务往来收入占比不到营收的1%。

隔夜外盘

美股三大股指大幅收跌,标普500指数跌132.10点,跌幅3.20%,报3991.24点。道指跌653.67点,跌幅1.99%,报32245.70点。纳指跌521.41点,跌幅4.29%,报11623.25点。油气、银行、半导体和互联网科技板块集体重挫。

热点聚焦

1、胡春华强调积极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全国促进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电视电话会议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积极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2、央行: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

央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因素变化,深入研判流动性供求形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好市场预期。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培育和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3、中国企业小米称印度执法机构搞极端胁迫外交部回应

在9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中国企业小米称印度执法机构搞极端胁迫一事向发言人提问。对此,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正密切关注此事。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方希望印方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依法合规调查执法,提振国际投资的信心。

4、扬州:人才和二孩及以上家庭在市区购房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

5月9日,江苏省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积极支持在扬来扬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通知》。《通知》提出,在扬来扬大专及以上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在市区购房的,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此外,《通知》指出,在市区范围内户籍居民家庭拥有第二套住房及以上、非市区范围内户籍居民家庭拥有第一套住房及以上的,自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可上市交易。

5、中国生物:首个奥株新冠疫苗序贯临床研究启动

5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奥密克戎株(以下简称奥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序贯临床试验在湖南省启动。这是继5月1日中国生物奥株新冠疫苗在浙江杭州启动空白人群接种后,首次在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开展奥株新冠疫苗序贯临床研究。据介绍,这是目前全球首个人数最多、启动最早、设计全面的奥密克戎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序贯临床。

6、工信部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

工信部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借款人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其中,对2022年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内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制造业等困难行业,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如办理贷款展期和调整还款安排,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主题机会

1、“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有望出炉万亿赛道将快速发展

据媒体报道,发改委定于5月10日上午10:00,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此前有媒体报道,“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有望加快出炉。目前国内多地已出台支持生物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生物经济涵盖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众多领域,是具有创新活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报告显示,“十三五”末期,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值规模近5万亿元,生物及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超过10万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