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产业创新与国际影响的逻辑关联
时间:2022-05-0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中旬举行春季例会,对今年国际贸易形势和各区域板块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重新评估。引人注意的是:以欧洲籍高官为主体的世界银行董事层对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黑洞影响更为担忧。在随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贸易观察》报告中更是突出了俄乌冲突的冲击波因素,预测在今年秋季就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很明显的负面影响。

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还分析:一些发展中国家近期就面临小麦供应短缺,原因是它们对乌克兰所产小麦长年来就高度依赖,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已中断。被这份报告点名的国家有:巴基斯坦、突尼斯、利比亚、黎巴嫩、吉布提等亚非粮食进口国,而这些国家和中国都有着传统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同时,中国粮食政策和市场影响力受到了极大关注,一些欧盟成员甚至还希望中国能投放国家粮食储备来平抑国际粮价,尤其是飙升的小麦市场价格。因此,有必要就中国粮食政策要素给予及时的说明。

首先,中国粮食政策第一要素就是确保人民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底线,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共识。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和主要产量区域,无一例外地遵循着这一底线思维,并且高度重视每年的春耕、秋收和储备。按照中国农业生产的习惯和基本规律,无论是北方小麦与玉米主产地,还是南方的稻米主要耕作区域,通常以农令节气为粮食生产的要素时段。如立春准备农机和专项农业生产贷款、惊蛰深耕土地和对标当年规划播种面积、清明和谷雨期间进行大规模谷物播种,立夏则全国范围内完成第一季耕种任务。2022年更是紧锣密鼓地在各地实施,农业主管部门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已经出现的若干新动态。

4月20日正逢谷雨节气,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春耕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春耕春播工程总体上进展顺利,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如冬小麦播种比例上升了17个百分点,因技术进步元素产量会高于去年同期;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已超过9亿亩并且有望在5月初超过10亿亩,表明农村种植大户和乡镇、规模型农业企业及国有农场等生产主体坚信今年农业收入会稳定提高;以东北和华北为主要生产区域的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生产和订购情况也落实顺利,显示出这一原本受制于国际市场进口的经济作物在中国国内的经营格局有了新突破。

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业气象预测和自然灾害防控经验,在进行相应布局工作的同时,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分析报告认为今年将是中国粮食又一个丰收年。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均消费口粮情况如何呢?分析报告明确披露: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不到200公斤,这200公斤是原粮,还不是成品粮;而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取得丰收,2021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为13657亿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其中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产量是6996亿斤,人均占有量为248公斤。所以说,我国保障口粮安全是有完全把握的,这也是可以立足国际市场的底气。而目前,国家粮食战略库存比较充足,其中稻谷和小麦占库存的较大比例。

其次,在巩固和扩大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可持续地增加农民和农业收入是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特色。

就今年的春耕而言,所有的产粮大省都及时地完成了战略任务。如黑龙江省向来是中国具有战略保障意义的粮仓,在国际市场上和曾经的乌克兰粮食供应能力是比肩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的粮食就源源不断地投入上海,一方面保证了上海打赢当时的粮食投机较量;另一方面则通过上海海运口岸开拓了通往东欧、东非和东南亚的市场。而黑龙江通过上海口岸的这个海运渠道,以及粮食出口贸易收入的国际网络,至今还在发挥着积极的战略作用。也就是说,一旦有需要,黑龙江所供应的粮食可以通过洋山深水港,转运到吉布提和巴基斯坦的主要港口,并且通过巴基斯坦接力,抵达中东的黎巴嫩等需求国。

需要强调的是: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十二年位居中国第一,近四年其产粮均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2021年达到1573多亿斤并创历史新高,其粮食总产量占中国的九分之一规模。从去年12月份开始,黑龙江省就对今年的备耕生产进行提早布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并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备耕方式,以确保不误农时和农民增收。4月下旬,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宣布今年春耕生产已基本完成。其中,水稻育秧基本结束并已经完成春播2700多万亩;小麦和玉米播种全面启动而大豆开始按农时春播;全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按规划为2.185亿亩,总产量确保在1500亿斤以上水平并明确了继续增收蓝图。

具有历史意义的是:黑龙江省在履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务的同时,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可持续收入的增长,并且有力地保障了脱贫人口(原本为单一型粮食耕种家庭)的稳定增收。在其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的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定增收专项行动中,政府部门派出机构和企业采购部门在深入排查基础上,因户因人落实种植、养殖、就业、光伏、金融、消费客源等增收帮扶新措施。如光伏就是为农户家庭提供太阳能设备,直接助力农业生产、养殖保障和居家生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