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到了5月,距离上海大规模开启疫情防控已经近40天。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对于上海的每一位金融人来说,都是值得铭记的。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地区三位坚守在业务与防疫一线的券商员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在封控中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他们三人中,有的作为行政人员在公司驻守了近50天,与一道奋战的同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有的独自坚守营业部,保障业务正常且高效运营;有的穿上了防护服,化身小区志愿者,为居民测核酸、送物资。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但不平庸。
国金证券戴颜:
我就在公司等你们回来
连续40多天驻守在办公室,是什么样的体验?
目前在国金证券负责人力资源与后勤工作的戴颜(应受访者要求,戴颜为化名),对此深有体会。3月18日起,戴颜就住进了国金证券位于花木路紫竹大厦的办公楼,与公司的其他几位同事一起驻守办公,至今已超过45天。
谈及驻守公司以来的感受,戴颜表示,“刚开始不适应,毕竟睡觉、洗漱、衣物换洗等日常生活肯定没有家里方便,不过好在公司于这轮疫情初期就做了预案,准备了饮用水、食物、睡袋、行军床等必要的基础物资,慢慢地,好像也就习惯了,一晃一个多月都过去了。”
在戴颜看来,衣食住行中,“住”是相对不方便的一点。他提到,尽管公司购置了简易的行军床,但随着驻守在公司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预期,很多同事不得已选择放弃了行军床,直接改睡地上了。主要是行军床很软,睡一两天还行,时间一长由于腰部没有支撑,实在是难受。当然睡在地上也有弊端,灰尘、湿气等是不可避免的。前段时间“倒春寒”,夜间还是很凉的,他和同事们临时征用了公司领导层的办公室,从“大通铺”升级到了“单间”。
工作之余,戴颜和几位同事也会偶尔一起聊天、看电影等打发时间。“以前大家工作都很忙,又在不同部门,彼此交流不多,经过这些日子的‘朝夕相处’,我们几个都感叹收获了一段难得的‘革命友谊’,这真是疫情期间的意外收获了。”戴颜说。
作为驻守公司的一位后台人员,戴颜的日常工作还包括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等。他观察到,许多同事一开始确实很紧张,尤其是业务部门的同事,尽管有IT同事驻守现场保障远程办公,但毕竟之前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远程办公,他们都很担心影响业务的进展。好在后期随着大家的磨合协调,远程办公逐步常规化,日常业务也能够闭环运行了,大家的焦虑感才有所缓释。
“前段时间公司发了一段抗疫的视频,我转发朋友圈时说‘我就在公司等你们回来’,许多同事给我点赞留言,表示感同身受,希望能早日回归原来的工作和生活。”戴颜提到,很多同事尽管目前隔离在家省去了通勤时间,但由于无法见面大大增加了沟通成本。而由于需要配合社区防疫检查等,大家忙碌的程度并不比在公司的时候低。另外,长期居家办公甚至让大家模糊了工作日的概念,晚间、周末各个群里的工作消息仍然不断,从原来的朝九晚五,变成了随时待命。
戴颜还提到一件小事——公司每天都会向所有同事收发一份问卷。问卷内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询问大家的健康状况(个人、家属、所在楼栋、社区情况等),及时了解员工的状况;另一部分询问员工是否遭遇困难而需要公司帮忙协调处理。“但很多同事都羞于开口,不愿给公司添麻烦,后来我们调整了问题,比如改成‘如果你们家里的物资不能撑过两天,请立即上报’,这时候才第一次统计到一些同事的困难。于是,我们紧急成立了采购小组,负责协调与统一采购,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生活物资所需。”
“等这次疫情结束了,第一件事就是先回家认认真真洗个澡,然后好好抱抱老婆和儿子。”戴颜畅想着说。
中信证券贺振兴:
疫情下总有暖流在流淌
贺振兴是中信证券的员工,平时在股票销售交易部负责银行理财子、私行、保险、信托等金融同业客户的业务。
3月底,上海疫情严重,中信证券在上海的大部分员工也只能居家办公。居家办公几天之后,贺振兴看到外面疫情挺严重的,就想着己可以做点什么,能够帮助小区的左邻右舍保持好的心态。贺振兴之前已有过很多的志愿者经历和经验,他曾经去到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当过志愿者,参与高原垃圾清理。那时候环境也很恶劣,他一个星期都不敢洗澡,怕发生高原反应。
敢想敢做,没几天贺振兴真就成了小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他穿着大白褂,戴上抗疫防护面具,在小区来回穿梭。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很繁杂,包括居民核酸检查与抗原检测的协助、物资食品的帮忙送达或分发等。比如,志愿者需要将政府发放的蔬菜肉品等及时送到足不出户的居民家里,完成“最后的100米”。
有一次,政府拖来一车的蔬菜,要分发给小区居民,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贺振兴和其他志愿者接到通知后,立马参与分发与送达工作。志愿者们将数吨物资从货车上传递着卸下,然后逐一发到小区住户。在电梯上、楼道里,这些穿着大白褂的志愿者拎着大包小包来回穿梭,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最后顺利完成了任务。
贺振兴说,“在当志愿者的日子里,我心中总有暖流在流淌。我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