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融城双子塔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而在交子大道上,25个“盒子屋”也成为这条大道新的亮点,这里汇聚了生活、文化、科技、艺术等不同门类的新潮店铺,形成了新的商圈。
与成都传统核心商圈春熙路商圈不同,这里更年轻和时尚,为消费者创造新体验,引领新消费。交子公园商圈立足“打造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新商圈”规划愿景,着力“文化创意、新国货和数字消费”,进一步丰富提升消费新场景。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多元消费业态,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提高商业繁荣度、消费舒适度、国际美誉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4月15日,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2022年成都将实施全球消费资源融合聚集、标志性消费场景影响力提升、全球消费潮流引领、便民舒心消费环境营造、国际消费政策制度优化提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联动等六大行动。
千年商都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作为“千年商都”的成都,商业氛围之浓厚,拥有独特丰富、高度集成的消费文化,“生活城市”“公园城市”“休闲之都”成为成都市特有的文化标识和软实力,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深厚底蕴。
早在2019年12月,成都就出台了《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确定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路径。
该文件提出,到2022年,进一步巩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地位,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50年,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进行列,消费市场的规模和能级跻身世界前列,在构建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球前列,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区、全球消费发展的风向标。
在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成都持续“加码”多元消费场景,以消费场景引领未来消费潮流,塑造城市独有标识和竞争优势;加快打造国际化高端消费链与商业集群,建设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培育引进创新的消费模式与消费业态,抢占“消费经济”制高点。
不仅如此,成都正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抢抓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机遇,建设开放通道体系,增强国际消费服务和货物组织能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等。
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认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日益凸显。从消费市场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万,能带动辐射四川省8367.5万、西部省份3.8亿人口消费。从全球消费资源聚集能力看,成都市是国际品牌拓展内地市场的首选城市,首店数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最近发布的《总体方案》再次明确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深刻改变城市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成都将坚持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两端发力,持续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消费升级,擦亮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鲜明标识。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国际”之意,又氤氲市井烟火、时尚前沿的“消费”之味,更蕴含流量枢纽、要素汇聚的“中心”之义。这位负责人表示,“要以构建‘买全球卖全球’体系为目标推动消费平台功能提升,以服务全川服务西部的担当,强化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支撑,使成都逐步成为全球消费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消费市场的支点。”
今年将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五张清单
4月15日,成都印发的《工作要点》明确,将按照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工作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和2022年工作实际,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对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五个维度共25个指标,切实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消费的国际化、品质化和便利化水平。
《工作要点》提出,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紧扣“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突破年”主题,抢抓成渝地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机遇,实施全球消费资源融合聚集、标志性消费场景影响力提升、全球消费潮流引领、便民舒心消费环境营造、国际消费政策制度优化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联动六大行动,提升成都在全球消费的吸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更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