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舱志愿者: "那一刻,病毒近在咫尺"
时间:2022-04-2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进驻方舱做志愿者已经19天了,章毓武也已习惯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30做核酸,然后随时待命、参与方舱水电维保工作。

章毓武今年55岁,今年刚刚入职旭辉永升服务担任维修技工,同事都亲切喊他老章或者章工。章工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小区里负责每栋楼、每家每户的工程维修保养。章工也是一名老党员,1991年入党,拥有31年党龄。

3月30日晚上,章毓武接到物业公司经理电话,“老章,最近疫情有点紧张,要求去方舱支援一下,你有什么看法?”由于一直关注疫情进展,章毓武一听到经理这番话就想到要去做什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当天晚上,章毓武收拾好行李箱,还拿了一床被子;第二天一早,他带着行李和工具箱,由同事送到闵行工程应急抢修工程建设指挥部,与大部队汇合。半个小时后,乘坐大巴去往位于闵行区金都路2239弄的慧馨方舱。

慧馨方舱由一个公租房小区改建而成,一共有9栋楼、每栋17层,每层有6户。按照方舱的标准,小区被划分成清洁区、潜在污染区(缓冲区)、污染区和医务人员通道、工作人员通道(三区两道)。

方舱指挥部给志愿者们准备了生活物资,章毓武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先接受指挥部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

章毓武在物业公司干的工种就是水电维修。进舱之后,他被安排进工程应急维修小组,负责整个方舱的水、电以及其他小维修,维修对象包括病房、各个区的门、窗、马桶等,甚至红区(污染区,也是感染患者隔离医疗的地方)里的帐篷、隔断等等。被分到同一个组的志愿者有来自中铁十一局、华侨城、万科物业公司的6名同行。

章毓武他们要随时待命——指挥部接到各区工作人员的报修之后,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出维修工单,小组的人便要接活出发工作。

第一天:干到凌晨两点多

在章毓武随身带到方舱的工具箱里,装着螺丝刀、测电笔、万用表、剪线钳、电工胶布、尖嘴钳、矿灯等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他在方舱工作的得力助手。

想不到,第一天的方舱工作,就让章毓武忙活到第二天凌晨。由于这是一个全新方舱,在工作人员到位之后,3月31日下午便迎来了第一批病人。工程应急维修小组6名志愿者要先对方舱9栋楼的电子门锁进行解密,这样房门就可以里外打开,以防从里面反锁住。

从3月31日下午3点多开始,6人就开始了解锁工作,这项工作对章毓武而言不复杂,但由于患者已经进舱,等着他们解锁之后陆续进入房间,因此6人马不停蹄地连续作业。

忙到4月1日凌晨两点多,总算把所有房间的电子门锁都解好了。章毓武从脱衣区做完消杀、脱下防护服之后,进入宿舍区回到宿舍,这才感觉到饿了。但饭点已过,盒饭没有了。章毓武吃了一个泡面。因为是第一天,并且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章毓武也没有太多想法,但确实感觉有些累了。

章毓武是2005年到上海定居发展的新上海人,目前一家人都在上海。上海疫情暴发后,章毓武妻子先去了一家医院做志愿者,儿子也在自家小区里做志愿者。家人对他去方舱做志愿者,既理解也支持。

第14天:大雨中7小时查修线路

此后的日子虽然依旧忙碌,但逐渐纳入正常的轨道。

章毓武印象最深刻的是入驻的第14天,上海下了一整天大雨。下午的时候,雨水浸、泡导致方舱清洁区的集装箱出现两次断电,只能暂时用应急灯照明。

章毓武说,这是方舱里的水电系统第一次出现大问题。清洁区有6个集装箱做穿衣区,由于所有保安、保洁、医务人员、护士都要在这里换衣服进舱,因此线路坏了必须马上抢修。

“心里没底,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能抢修好。”章毓武说,遇到这种情况组里几个同行也没有经验,商量了一下,决定派四个人去抢修,两个人留守,以防有其他突发任务。章毓武与另外一名50岁的师傅自觉经验比较丰富,便自告奋勇参与抢修。

“就像一个人生病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章毓武说,只能先把清洁区的电源总开关关闭,一路一路线路开始查。集装箱线路是装在隔墙里的,共有四路线。四路线很长,必须一路一路地剪开,一路一路用万用表测试,测测看哪一路有问题,是否短路,一直查到晚上10点左右,才查出来,其中一个集装箱隔墙线路短路了。

查出来问题在哪里之后,章毓武与其他三人都松了一口气,后面解决问题就省力多了。接下来就是另外拉线。

搁平时这可能也不算什么,但在大雨中查线路难度增加很多,而且有触电风险。当时只有两个人有雨衣,用万用表测试的时候,只能用雨衣覆盖一下线路和万用表。“这完全是靠多年的业务经验积累,加上小心翼翼,安全系数才能提高。”章毓武回想起来,其实是有点心有余悸的。为了抢修,中途四个人没有休息,一直接着干。

从下午5点到晚上12点,章毓武他们花了7个小时才完成清洁区电路系统维修。章毓武身上穿的防护服不防水,在户外淋雨一下就湿透了。此后的7个小时也只能硬抗。回到宿舍之后,洗个热水澡,能吃的只有方便面。第二天照常6点爬起来。

那一刻:病毒和自己近在咫尺

章毓武偶尔会站在窗前看方舱里人来人往。一般每天上午都有出舱的患者,下午会有一批进舱的患者。医护人员对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