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出来当晚,我们就开始动员员工返厂了,第二天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回到工厂,另外还有一部分员工将在核酸报告出来后进厂。”上海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工程师王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称,特斯拉、上汽等车企均是该公司客户,该公司近半个月处于停产状态,在白名单发布后的第二天,陆续有员工到岗,并且十余辆物流车也开始正常工作。
受到疫情影响,上海汽车产业一度踩下了刹车,但目前开始吹响了复工复产号角。
4月16日晚间,上海市经信委正式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下称“指引”),指引包括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强化企业员工管理、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五大方面。
据悉,工信部近日已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此外,上海在确保疫情防控基础上,尽力提高蔬菜企业的复工复产率,释放采收劳动力。在17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陆峥嵘表示,目前全市849家有规模的蔬菜生产企业当中已经有667家开始复工复产,复产率达到78.6%,复工率达到75%。
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拉开帷幕
作为汽车产业重镇,上海相关企业与全国汽车供应链的稳定密不可分。
在指引发布后,已有多家车企的负责人、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已开始召回员工,进行复工复产的准备。
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上汽集团会先按照政府要求配合做好防疫,同时养护改造设备,周密做好满足防疫条件下生产的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复工复产的时间,将根据疫情受控情况和自身准备情况适时调整。
4月14日,上汽集团发布《关于下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提到在上海市全面解封前,该集团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即日起,上汽各生产企业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并于4月18日开始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他们的整车厂进行压力测试,同时会带动一些核心零部件工厂同时进入压力测试。
自3月下旬以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多家上汽集团子公司处于封闭生产之中。有接近上汽大众的人士告诉记者,安亭的三家工厂从3月份就开始实施封闭生产,一部分工人、管理人员吃住都在工厂里。在一些不需要靠上下供应链支持的车间,比如冲压车间,曾经维持过一段时间的封闭生产;需要零部件供应支持的车间,如果无法开展生产,上汽大众借此机会做一些必要的设备维修,为接下来的复工做好准备。
上汽集团多家位于上海之外的生产基地已恢复生产。以上汽大众宁波工厂为例,4月13日,这家工厂便开始进行单班生产,各部门尽最大努力协调零部件供应,该工厂2392名员工全力以赴增加产量。4月13日、14日按计划完成整车生产1200辆,已为后续提产做好准备。
“今天(4月17日),公司开会召回员工了,目前已经和所在园区沟通好了,管控区、防范区的员工上报名单后,公司会派车接人到公司进行封闭生产。”一家上汽相关零部件公司的员工肖锋告诉记者,该公司领导已经表示接下来工作会比较繁忙。
物流是连接起汽车产业链多级供应商的重要环节,这一方面的压力也正在缓解。
4月11日晚,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做到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的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同时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协同联动。
同日,“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正式上线,将征集全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了解复工复产、物流运输方面的问题,以及时协调解决。
“我们的物流有通行证,最近每天一直都有送货。”肖锋表示,早前物流不畅,车企和零部件公司生产较慢。目前,物流正处于恢复当中。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同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板块。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4,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增幅为20%。
但全球缺芯潮叠加疫情的影响也让这一产业链变得极为脆弱,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半导体企业以及分析机构了解到,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运转虽然逐步恢复正常,但由于上海疫情的发展,部分环节仍处于紧绷状态。
“我们已协调近600人在公司封闭作业,保证工厂连续生产所需人力。”位于临港新片区的新昇半导体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的订单需求一直在上涨,如果按疫情前的状态,厂区应该有1000多位员工保证生产,现在600人相对紧缺。
“我们的生产设备和产线保持24小时运转,员工实行两班倒。因为设备如果停止,再继续复工开展,可能就会对设备造成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