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全国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前所未有,助企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更大。初步测算,我省新增减税降费约1700亿元。”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日前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山东省实施更大力度退税减税助企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此,山东省、市各级政府接连出台地方减负举措,合力助企纾困,支持企业发展。
山东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山东在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和经营面临不小的压力,而此时出台相关减税降费等措施,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
力度大、靶向准
山东遵循“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思路,正成为市场活力逆势上扬、正向循环的重要原因。
“去年各级政府给予各项补助在200万元左右。”青岛博宁福田智能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宁福田”)董事长夏继禹高兴地说,“去年享受养老金减免和返还以及延期交税等政策,而今年因为青岛市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又拿到了100万元左右的补助,其他的政策我们还在申请过程中。”
作为智能轨道交通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供应商,博宁福田在青岛可以说是一家老牌企业,自1993年创立以来,不仅见证了青岛和山东的经济变迁,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发展,“我们现在要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型到软硬件结合的系统集成商,将来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上市成功。”夏继禹自信地说。
而转型之路并不容易,夏继禹一直以来也是忧心忡忡,“现在可以说既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夏继禹说,之所以说“坏”是因为适逢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行和疫情起伏,大环境深受影响;而之所以说“好”,是因为近几年来山东省、市等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企政策,并且落到了实处。
“今年各级政府又出台了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实实在在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这对企业的转型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虽然外部环境不好,但公司从前年开始就已经盈利,去年利润更多。”夏继禹说,“今年在政府的担保下,银行对我们这种高新技术企业还提供了无抵押低息贷款500万元,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获得感满满的并非博宁福田一家。山东遵循“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思路,正成为市场活力逆势上扬、正向循环的重要原因。
在上述发布会上,刘兴云表示,在省级层面,山东通过自我加压、深入挖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地方减负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减税降费主要呈现力度更大、靶向更准、协同更强等特点。
在精准靶向方面,一是突出中小微企业,减税、缓税、退税、降费等多项政策叠加。二是突出制造业等6个行业,通过实施留抵退税等政策,将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三是突出科技创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刘兴云说,今年政策在协同性上,既有制度性减税安排,又有阶段性减负政策,还有临时性举措。对山东企业来说,在享受国家统一政策基础上,还将享受地方性减负政策红利。同时,减税降费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调控效果将更加明显。
此外,在有关中小微企业方面,记者注意到,山东省将延续实施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省、市合力
据初步测算,落实这项政策后,将为山东包括服务业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新增减负约230亿元,同时增加省财政相关补贴支出220亿元。
不仅仅是中小微企业将获得重点照顾,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将重点获得扶持。
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学春此前表示,在制造业方面,去年山东省退还企业增量留抵税额553亿元,有力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今年,还将加大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力度,与已实施的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双向发力,产生叠加效应,为企业带来更多现金流,有力促进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玉斌在解读《山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中表示,据初步测算,落实这项政策后,将为山东包括服务业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新增减负约230亿元,同时增加省财政相关补贴支出220亿元。
不仅仅是山东省级层面在主动提供支持,记者注意到,山东各地市也在根据当地企业实际情况出台进一步措施。
在潍坊,近日已下发《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出台12项举措,为疫情期间企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进行金融纾困,同样也是重点关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措施》要求,各银行机构要密切关注企业资金状况,最大限度满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