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政策,以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2020年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bp;不过两周,3月15日美联储第二次紧急降息100bp,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同时宣布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QE(QE指量化宽松,主要是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资产购买速度提升为每月1250亿美元(包括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MBS),规模按需购买不设上限。2020年2月至2021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4.1万亿美元上升至8.8万亿美元,增长了115%,美国M2由15.5万亿美元扩张至21.4万亿美元,增长了38%。
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与此同时,从2021年4月开始,美国的通胀水平持续上升,货币政策随即开始转向。
美联储先是于2021年11月开启Taper(缩减购债)。随后,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凌晨,加息“如约而至”。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为其自2018年1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将在接下来的议息会议上开始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一直以来,作为全球流动性“闸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对全球流动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其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前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Gopinath)指出的,“一旦全球金融条件普遍收紧,所有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包括中国在内”。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第四季度报告中多次提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如“美联储表示将加息和缩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调整的风险上升”;“加强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等,显得尤为关注。
鉴于此,本文对这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梳理了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的三条主要路径;再结合中国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基本面,判断各条路径面临的压力;最后,对美联储不同紧缩速度下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与近几轮紧缩周期相比,这次美联储政策收紧速度相对较快,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1.1美联储正式开启货币紧缩周期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设定在0.25%-0.5%区间,较上月提升25个bp。关于缩表,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最早可能在下一次议息会议,即5月开始缩减其规模接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1.2与近20年来的3次紧缩周期相比,本次收紧的速度相对较快
3月议息会议发布的利率预测点阵图显示,2022年美联储的利率均值将达到1.9%,即在今年接下来的6次议息会议中还将再加息150bp。
美联储将在10个月里加息175bp,这样的速度与近20年来的3次加息周期相比处于相对较快的水平。
1.3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在评价加息政策时,鲍威尔多次重申,“如果数据表明需要更积极的加息,那么美联储可能会加快其计划”。鲍威尔称,今年余下的每一次议息会议都可能对政策进行动态调整。
2、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三条主要路径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可以通过资本外流、资产价格联动和间接影响这三条主要路径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2.1资本外流
该路径又可以分为两条细分路径:首先,随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外资证券投资资金外流;其次,偿还外债导致资本外流。
以上两种情况在上一轮紧缩周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上轮紧缩周期的首次加息,此后一直到2018年末,美联储连续9次加息。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第一季度,证券投资资金较大幅度流出,而偿还外债的资金流出格外剧烈。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下降超过3200亿美元,同时,股市和债市出现大幅波动。
2.2资产价格联动
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后,美股在估值承压的情况下波动性加大,中国资本市场受到联动影响。这一路径从近期的中美资本市场表现可以看得比较清楚。2022年年初至2月中旬俄乌局势恶化前,在美联储紧缩预期不断升温的情况下,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中国股市在资产价格联动效应下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年初至2月18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3.4%,标准普尔指数下跌8.8%;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9%,深证综合指数下跌8.5%。
2.3间接影响
这条路径是指,当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兴市场经济体或美国经济自身,由于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的影响,叠加自身经济金融存在的脆弱性而爆发危机,进而对中国产生影响。例如,1982年紧缩周期引发的拉美债务危机,1987年引发的美国股市大崩溃,1997年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引发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07年引发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