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创会创新驱动研究院刘春晓: 专精特新四个特质应整体看待 不可"盲人摸象"
时间:2022-04-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2年伊始,“专精特新”进一步受到追捧,成为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投资热词。

事实上,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已有时日。早在2011年,工信部便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2012年国务院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随后,工信部正式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认定;2021“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其定位中小创新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从而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市场的强大推动力。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新驱动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晓看来,发展专精特新、扶植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是在扶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战略对比后,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做出的抉择,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国家战略行动。

“专精特新从部门政策中脱颖而出不断升级,发展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可谓十年一剑,并将持续深远地影响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刘春晓表示。

专精特新“十年一剑”

《21世纪》:“专精特新”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词汇,这中间有怎样的背景?

刘春晓:当今世界已进入格局重塑的历史发展阶段,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广大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尽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什么样的扶植和帮助,成为了关乎国运民生的大事。

发展专精特新,扶植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是在扶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战略对比后,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做出的英明抉择,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国家战略行动。

《21世纪》:发展“专精特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怎样的价值?

刘春晓:总的来说,专精特新政策的战略升级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是深思熟虑的,不但直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加大了精准帮扶力度,还保障、延续和发展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双创等相关战略,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叠加综合政策效应。

从长期来看,必将对进一步引导企业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新时代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动能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尽早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起到全方位支撑作用。

《21世纪》:如何看待“专精特新”背后代表的四个主题?与早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刘春晓:专精特新虽然是四个不同的主题,但有着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外延变化和紧密相连的逻辑内涵。与早期政策相比,专精特新政策有紧扣国家发展需要而不断进化的外延,承担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如2016年“专精特新”着力突破工业“四基”发展瓶颈明确的10大重点领域,“十四五规划”则是鼓励专精特新聚焦9大核心领域、11项关键核心技术。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发展,专精特新政策不断发展,当前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和强链补链功能,这与双创升级的目标异曲同工,并共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民族的命运相绑定。

《21世纪》:专精特新似乎代表了四类企业,为何要把这四大特质拎出来加以专门强调?

刘春晓:专精特新的起点是专业,灵魂是创新,支撑在精细,内核是企业家素质,其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个人认为,“专精特新”从宏观上是中国官方经过战略对比后认可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在微观上是中国本土创业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变革。

其中,专业化是专精特新的起点,是特色化的基础,新颖化不是单指产品而是强调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所在。精细化则是对专业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全方位支撑。同时,要想把企业带向专精特新,首先要求企业创始人自身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高度的专业知识、精细的管理方法、特色的产品设计能力及出众的创新意识。

因此,专精特新四个特质有随时局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逻辑外延和辩证统一的逻辑内涵,必须作为整体来看待,不能盲人摸象、人云亦云。

营收利润指标成“硬门槛”

《21世纪》:这几年我国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思路是梯度培育。你如何理解这样的梯度培育?为什么要做梯度培育?

刘春晓:梯度培育是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质量良莠不齐,不可能一声令下、一步到位、一夜改变,只能分期实施、分层培养、梯度培育。从国家的策略上看,梯度培育可以理解为,既要持续发现、挖掘小巨人、单项冠军等行业排头兵,帮助他们锻长板、补短板,率先迈向产业中高端,针对关键技术,补链强链发起总冲锋,又要通过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专精特新向小巨人、单项冠军迈进,组成源源不断的补充战备力量。

此外,还要通过大中小融通发展、互补发展带动小微企业的成长,组成专精特新的预备役、建立动态库。创新氛围强了、创业生态全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