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将于4月起正式实施,这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的关键性举措。
3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下称《公告》),明晰了留抵退税新政的企业行业标准、时间、操作方式等关键信息。财政部也已经拨付地方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4000亿元,支持地方留抵退税。这些都为4月正式实施的大规模留抵退税铺路。
为了更好地读懂此次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3月23日,第一财经记者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她认为此次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大,覆盖面广,且直接针对企业现金流,是政府应对当前经济下行、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举措。
冯俏彬建议,落实好此次留抵退税,要各方协同,做好国库资金调度、加强退税资金监管,用好税收数据防止骗税、骗补贴行为。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也适时推动增值税三档税率简并为两档,减少留抵税额形成和积累的制度性成因。
退税力度大见效快
第一财经:随着《公告》等出台,事实上宣告了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从此次《公告》等内容看,你觉得今年退税新政有何特点?
冯俏彬:《公告》出台后,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我认为此次留抵退税有三大特点。
第一,退税金额高。今年1.5万亿元留抵退税规模,相当于前些年好几年的减税降费规模,力度大。
第二,覆盖面广。之前业内认为留抵退税主要针对制造业,但今年实际上留抵退税不仅针对制造业,还扩大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五个行业,再加上这次留抵退税还针对所有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工商户。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项普惠性政策。
第三,减负最直接。当前企业经营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短缺,这就需要企业通过贷款、发债等方式筹资。而留抵退税是将税款直接打到企业账上,缓解企业现金压力,直接见效。
第一财经:正如你谈到,这次1.5万亿元留抵退税规模很大,这占去年增值税收入比重约24%。为何国家会在今年选择大规模退税的方式来给企业纾困?
冯俏彬:除了1.5万亿元留抵退税,今年还有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因此今年给企业减负总规模高达2.5万亿元。之所以国家实施力度如此之大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跟当前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
从国际环境来看,疫情仍然是今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一大变数。目前疫情依然在扩散,各国应对策略不一,这对全球经济恢复造成冲击,前期各国应对疫情采取了比较激进的财政金融政策,加上供给能力受到冲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全球经济恢复的基础不牢。另外俄乌冲突也进一步加大了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
在外部环境压力加大、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要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稳住国内宏观经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现在看一些压力不仅没有缓解,近期还有加大势头。比如,近期股市、债市、汇市波动较大,资本市场预期转差。而稳住宏观经济的核心,是要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正是保住市场主体最有效的举措。因此今年国家出台更大规模减负政策十分有必要。
近些年,中国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坦白讲通过降低税率、税基的方式的空间已经很小。而现行税收制度、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比如过去所累积的巨额增值税留抵税额。
因此需要从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税收制度、财政可承受等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增值税留抵退税正好就在这个节点上,它不仅能直接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还有利于完善增值税制度,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另外中央政府通过动用“家底”,财政也能承受,达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
第一财经:这次1.5万亿元留抵退税中,国务院预计小微企业、个体户退税近1万亿元,为何这次退税“红包”集中派发给小微企业、个体户?
冯俏彬:1.5亿户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4亿户,是市场主体的主体,数量庞大。虽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贡献的产值、绝对税收规模并不大,但这是老百姓的生计和饭碗,跟民生就业直接相关。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因资金、技术等局限,抗风险能力弱,它们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观察到,一些小餐馆受疫情冲击而倒闭的情况。因此此次面向小微企业、个体户留抵退税,背后体现了国家尽最大努力保住小微、个体户的愿望,因为这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
第一财经:除了小微企业外,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大中型企业,也是此次留抵退税受益者,退税重点支持这六大行业有何深意?
冯俏彬:这里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这六大行业都是实体经济,是我国国家经济和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和骨干,这些行业一直都是国家鼓励支持的对象。第二,这六大行业也是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