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精准发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时间:2022-03-2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工业稳增长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方面联合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聚焦重点、疏通卡点、培育新增长点,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合力,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聚焦重点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发展关系民生就业和产业活力,是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和活力基础。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

2021年以来特别是三季度,受疫情持续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和冲击,我国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当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方面,对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进行了动员部署,并于2021年12月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打通堵点卡点、挖掘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成效不断显现,但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为此,有关部门接续出台《若干政策》,聚焦中小企业这一最广大市场主体,围绕成本高、融资难等痛点,提出一系列减税降费实招硬招,加大普惠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多措并举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信心,提振发展预期。

一是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对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二是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三是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四是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五是支持各级地方政府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更为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疏通卡点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多。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缺原料、缺资金、缺柜、缺地、缺电、缺能耗指标”等发展困境,影响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为此,《若干政策》聚焦制约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卡点堵点,精准施策,疏通卡点堵点,保障供应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保供稳价,提升初级产品和重要原材料供应能力。2021年,原油、铁矿石、铜矿等大宗商品价格普遍高涨,并不断向中下游传导,使原材料工业、加工业、消费品工业成本普遍上升。为此,《若干政策》提出要稳定企业电力和原材料供应。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做好铁矿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支持企业开发国内矿产开发项目,推动矿产资源再生综合利用。

二是综合施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是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行的关键。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部分工业企业订单减少、经营状况不佳,面临较大资金周转压力,资金不足成为工业稳增长的最大挑战之一。为此,《若干政策》通过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等给予企业税收减免。通过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等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工业和制造业。

三是政策加码,保障工业企业合理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需求。土地、能源和环境等要素供给受限直接影响工业重大项目落地。为此,《若干政策》从保障重大项目土地供应、优化能耗总量控制、加快重大项目环评等方面精准施策,促进新增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保障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具体举措有: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优化考核频次,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避免因能耗指标完成进度问题限制企业正常用能。加快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项目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进度,保障尽快开工建设。

四是海陆并举,着力畅通国际运输。当前,受海外疫情反复、航道堵塞等因素影响,国际上一些重要港口码头作业缺工、清关速度较慢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国内集装箱返回周期长、海运舱位紧张、运费暴涨。为此,《若干政策》提出,进一步畅通国际运输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