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强体轻装上阵宁夏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时间:2022-03-2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宁夏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狠抓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截至今年1月底,宁夏国资委监管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率均超过85%,总体完成改革任务的89.1%,五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完成率为84.8%。

目前,宁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尽管改革仍存在一些难点,宁夏国有企业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充分获益,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国企效益增长迅猛。

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宁夏国资委建立“月例会、季分析、半年报、年总结”、领导干部包抓和督查督办机制,狠抓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重点改革任务成效显著。

据宁夏国资委介绍,宁夏区属国有企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会的7户企业集团及31户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占比达到54%。建立董事会的35户重要子企业落实了董事会职权,实现了全覆盖。宁夏国资委监管企业公司制改革完成率100%,五市及区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43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完成41户,占比95.3%。

宁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属唯一一家具有特级资质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员工多、业务范围广、改革任务重。该公司围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董事会决策作用、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重塑管理架构,实行“大部制”“项目制”、扁平化管理,坚持“瘦身健体、压减处僵”,构建集团三级管控体系,2020年以来累计清理低效无效子分公司53户,压减法人户数达到19%。

宁夏国资委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列为不具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营业务(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的34户企业完成清退29户,占比85%,环比增加3个百分点。纳入重点亏损治理范围的25户子企业完成治理18户,占比72%,环比增加4个百分点。

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组建时划入了一批老旧企业,长期亏损、包袱沉重,历经多个管理主体均无法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对此,公司下决心推进“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处置,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用5年时间,清理退出低效、无效企业19户,其中清算注销“僵尸企业”8户,在区属企业中率先完成化解“僵尸企业”任务,减少了“出血点”、稀释了“负担点”,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为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宁夏区属企业170户各级子企业与经理层成员签订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合同或契约,占比92.9%;499名经理层成员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占比97.5%。区属企业1436名管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占比71.9%。通过三项制度改革评估,15户各级子企业梳理自评具备实施中长期激励条件,为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摸清底数。

高质量发展显成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宁夏国有企业“瘦身强体”“轻装上阵”,国有企业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国有企业从改革中充分获益,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据宁夏国资委企业改革与规划发展处介绍,全区国有企业抢抓“十大工程”建设机遇,加大九个重点产业投入力度,投资或承建“三山”(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兰高铁、乌玛高速、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等重点项目。2021年,全区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9亿元,在保障改善民生、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区属国有企业2021年科技研发投入14599万元,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2.1倍,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

宁夏持续健全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国资监督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宁夏国资委、区属国企、五市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督追责工作体系,组织监管企业开展了工程领域、会计信息虚假、境外投资等专项整治行动。宁夏积极运用“数据+监管”模式,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平台基本建成投运,宁夏国资委监管工商类企业资产总额占自治区级工商类国有资产总额比例达到99%,基本实现集中统一监管。

更为重要的是,宁夏国有企业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充分获益,效益明显提升。2021年,全区国资部门监管和统计资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15.43亿元、利润77.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8%和5.1倍,创2016年以来最好水平。

紧抓时间攻坚克难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虽然宁夏在改革中成效显著,但区属国有企业存在个别改革任务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两非两资”出清、亏损企业治理难度较大,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总体进展缓慢等问题。五市国企改革在推进“两非两资”出清、“僵尸企业”处置、亏损子企业治理等方面难度较大,成效还不明显。

据介绍,宁夏区属企业集团公司层面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经理人选聘及各级企业建立“双创”平台只是做了一些前期工作,还缺乏实质性进展。宁夏区属国有企业“两非两资”清理退出、重点亏损子企业治理完成率分别达到85%、72%,但剩余企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处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