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州GDP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2021年全州GDP增长8.5%、设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边远的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创造了跨越发展和转型的奇迹。从偏远、默默无闻到令人向往生机勃勃的“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红河“红”起来靠什么?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说,转型、开放、绿色、文化、产业就是跨越的密码和发展路径。
转型为先
引进、研发花卉新品种629个、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赏花新模式……曾经老旧的工业基地开远市发展花产业,完成靓丽转型,一个独具特色的滇南“新花都”正在崛起。
“没想到,我们身旁就有这么好的赏花之地,并且这么时尚和新潮。”绚丽如花的知花小镇令首次来看花的游客万秀英眼前一亮,也让众多游客和市民改变了对开远烟气弥漫、工厂老旧的惯有印象。
开远市是滇南工业基地,矿业、发电、水泥等行业曾是它重要的标签。为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开远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推动现代高效精致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集花卉种植、包装、冷链物流、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链。
知花、识花、育花,开远是红河州转型发展的代表。
多年来,红河州农业大而不优、工业全而不强、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不匹配,大项目、产业项目、优质项目支撑不足。赵瑞君说,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转型发展是先导,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以园区为主战场,以大项目为主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转型步伐。
个旧市是个有两千多年锡矿开采史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以来,个旧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确定新型工业化道路。破立并举,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为工业绿色发展贡献“个旧经验”,为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贡献“个旧智慧”。
走进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渣缓冷场上分布着多个约两层楼高的渣包。“冶炼产生的尾矿要先在渣包里冷却72小时,再进行细碎处理,然后运送至渣选矿车间二次回收。”公司负责人介绍,炉渣选矿技术提高了公司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每年回收铜金属2000吨。
“以前,锡冶炼技术装备水平低,员工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现在大量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实现中心集控生产,公司先进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锡业分公司党委书记王建伟说,公司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发展理念,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实现超净排放。“我们生产的锡国内市场占50%,国际上占近25%。”
“打造新兴产业,加大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培育力度,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延伸。”赵瑞君说,要全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2025年力争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逾2300亿元。
开放为要
红河州曾是云南最早开放的地区,云南第一个海关、邮局、外国领事馆等都设在这里。红河地处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越经济走廊的主干线,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发展平台。
将实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成为沿边开放的示范引领区、蒙自经开区建成千亿级园区、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赵瑞君说,这些目标契合红河开放优势和条件,开放是我们发展之要,沿边开放是红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提升沿边开放发展水平。
在红河综合保税区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展厅内,一排排小机器人踏歌而舞,引得参观者争相拍照。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成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智能终端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河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主要载体。2015年,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被红河对外开放的优势吸引至此。“一方面我们的原材料主要是从河口进口,红河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我们企业产品的进出口,另外一方面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也吸引我们入驻。”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葛绍猛说,企业享受3年免房租、2年房租减半的优惠政策,节约许多成本。
“我们建立项目落地全程‘保姆式’代办服务,优化提升项目投资备案工作,将项目备案流程控制在1个工作日内。2021年就为5家企业办理了项目备案证。”红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刀剑说,我们成功复制了“先进区后报关”等12项制度,进一步强化海关管理、创新服务内容,开放通道逐步拓宽,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2015年5月8日封关运行的红河综合保税区,力争打造成以加工贸易为核心,以保税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配送、金融结算,建成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红河州州长罗萍说,要出台推动自贸试验区、红河综保区、蒙自经开区、河口边合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做强园区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发展进出口加工、跨境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
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RCEP成员国家布局,推动在越南等东盟国家设立境外物流公司;深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