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就是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高起点
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就经济领域而言,一方面,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推进,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等一大批新技术不断涌现,高精尖技术飞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速度不断加快,并且推动产业组织形式发生颠覆性转变,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面临新一轮重组,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必须抢抓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抵御能力更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全球化治理结构正在加速调整。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繁荣发展,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日益频繁,经济资源通过世界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同时,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问题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力求实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更好发挥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二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我国培育出了涵盖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但我国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各种结构性体制机制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其二,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三,在市场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上,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在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保障公平正义,增进全社会福祉,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构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要求。其一,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高质量,即一大批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脱颖而出,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其二,市场体系的高质量,即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包括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的要素市场制度等。其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高质量,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施展。其四,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的高质量,即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助力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其五,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高质量,要求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创新调控理念、调整调控目标、转变调控方式和完善调控手段。
更高层次
一是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一方面,要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性地位。公有制经济对于调节利益主体矛盾、减少市场无序竞争状态、促进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具有关键作用。而公有制经济的核心载体是国有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其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活力。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在国民经济占比较大,非公有制企业对财政税收和就业吸纳的贡献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是破解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强问题的一剂良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发非公有制企业活力,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改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经济,是可以强国富民的经济。然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天下苍生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既要不断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三是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而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便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在要素市场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作为商品参与流通过程,在市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