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产、智慧决策、精细管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引领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数字化转型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围绕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重庆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战略和需求的基础上,于数字化浪潮中寻求突破,积极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重塑生产链做强数字效能
走进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国有企业——重庆粮食集团所属企业红蜻蜓(重庆)植物油脂有限公司(下称“红蜻蜓公司”),数字化车间洁净敞亮,偌大的灌装车间只有寥寥几人,一桶桶菜籽油接连不断地通过生产线。没有常见的叉车,也无需人工手提肩扛,一辆辆橙红色的AGV智能小车往返于车间与仓库;所有生产流程和产品信息以数据形式储存于云端,只需一个指令,智能分拣系统便能从24万箱成品包装油中找到想要的那一箱……
“转型始于企业的迫切需求。”红蜻蜓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销售旺季时,公司生产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保供要求,传统生产线捉襟见肘。
“原来4条灌装线需要24名工作人员,现只用9人。仅5L小包装灌装线,产能就提升50%。精炼车间节能改造后一年也可节约成本200余万。”该负责人表示,去年公司完成了数字化包装车间建设、精炼生产线节能改造、智能立体库房建设等一系列转型举措,切实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能。
对于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国有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升级。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国企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
从“不得不转”到“主动要转”,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摆在战略发展的首位。
距离红蜻蜓公司30公里外,另一家重庆老牌国企也享受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庆铃集团”)车体焊接制造车间,数十台机械巨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一个完整的汽车驾驶舱从焊接到装配只需3分钟。
“以前产品质量全靠工人的技能和责任心。”在车间工作了几十年的尹东林颇有感触,智能化改造后,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带动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邓进介绍,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13亿元,对制造工艺、制造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智能化产线6条、数字化车间4个。
2019年,重庆市国资委发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应用实施方案(2019-2022年)》。方案明确到2022年,累计投资500亿元,推动8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企业智能制造和智能应用取得明显进展。
生产链重塑之后,接续而来的是企业管理链、供应链、服务链的全面革新。庆铃集团融合应用数据技术,推出庆铃IVI车联网,实现定制化车辆从开发到交付全过程数字化传递,已接入车辆超30多万台,提供在线智能回复、指导80余万次。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制造业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正从生产端向供应端、销售端延伸。国有企业需紧追全球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革命的浪潮,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速新基建做实数字底座
在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里,5G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整个工厂通过工业以太网和WIFI实现了设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菁介绍,从曾经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模式到数据要素驱动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信息系统中,建立了智能化工厂三层系统架构,实现智能装备控制层(基础层)、车间层管理系统(执行层)、企业层管理系统三者之间的数据集成。实现生产过程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实时采集,从而达到了产品生产智能化、生产过程透明化、质量管理可追溯性。
“传统企业如果连数据这个门槛都没有迈过去,自动化就不可能实现,更谈不上数字化了。”陈菁表示。
近日,重庆启动实施制造业智能化赋能行动。聚焦以“5G+工业互联网”带动工业提质升级,重庆今年将加快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汽车、电子、装备、消费品、材料、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5G在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新场景示范项目,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截至2021年底,重庆累计开通7万余个5G基站,实现全市所有区县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很多国企的数字化转型是在原有车间和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实施升级改造,这个过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前述红蜻蜓公司负责人介绍。
不同厂家设计软件的标准和理念不统一,不同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不通用,导致新引入的软件控制系统与之前建立的追溯系统软件存在技术壁垒,各方互联互通协调难度大……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简化、统一的软件开发平台,各技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