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健全,截至去年底,河北超额完成70%国企改革预定目标。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河北将如何鸣锣收官?
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
今年年初,河钢浦项汽车板合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1.25亿元,河钢集团和POSCO各占50%的股份,这是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外商合资项目。
“该项目是落实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项目,双方将携手建设中韩两国企业务实合作典范项目,引领世界钢铁发展方向。”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说。
近年来,河钢集团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引入了普瑞特冶金、金蝶软件、达涅利等战略投资者做优主业,在邯钢老区退城搬迁中引入了民营资本,加快建设新区。这也是河北国企实施混改的缩影。
“混改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光说,近年来河北国企混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体现在“一个加强”“两个突破”“六个明显”。
“一个加强”即混改的政策体系和混改基础性工作有效加强,印发了“1+N”混改系列文件,夯实了政策基础;开展了清产核资全面审计,摸清了家底;确定了分类分层推进思路,明确了混改路径。
集团层面在二次混改和股权多元化改革上实现了“两个突破”。财达证券在A股实现了首发上市,募集资金18.8亿元;三友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在产能、技术、市场、收益等方面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河北资管进一步吸引非公资本5.44亿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上三家企业在已混改的基础上,实施了“二次混改”。粮产集团完成了股权多元化改革,整合了部分省内国有粮企,规模实力和经营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还有一批竞争类子企业多途径实施了混改,取得了“六个明显”。混改路径明显优化,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了11家,资产证券化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引资质量明显提高,更加强化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匹配度、认同感、协同性;混改户数明显提升,三年来,实施了86个混改项目,混改户数占比达到57.46%;混改引资额度明显增多,三年来共计引入非公资本143.55亿元,其中2021年引入65.15亿元;反向混改明显强化,在引入民营资本的同时,也积极投资一些优质民营企业项目,实施反向混改;机制转换明显深化,对已混改企业着力在“改机制”上下功夫,开展了骨干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等改革。
“下一步,我们将把‘选好战投’作为混改的重要前提,实现‘1+1>2’的效果;把‘推进上市’作为混改的重要渠道,形成引领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上市企业群’;把‘转换机制’作为混改的重中之重,激发企业活力动力,提高效益效率。”李光说。
超额完成70%改革预定目标
去年底,河北省国资委集中选聘37名外部董事,标志着河北省国资委在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这37名外部董事,按照“一企一策”“人岗相适”的原则选聘,包括省属国有企业退休领导、行业专家、知名院校学者和高级律师,将任职于河钢集团、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港口集团等12家省属国企。
“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需要。目的是实现董事会内部制衡,优化董事会结构,有效提升董事会决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河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普清说,河北修订了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省国资委监管各级企业100%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13家一级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全省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过程中,河北牢牢牵住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这个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率先在港口集团秦港股份等“双百企业”开展了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各企业科学设计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体系,集团层面出台制度办法,各级子企业制定实施方案,为全面开展契约签订工作奠定了基础;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推进,以规范任期管理、严格经营业绩考核、刚性兑现薪酬、实现能上能下为重点,“一人一岗”履行签约程序,“一企一策”“一人一表”差异化考核,实现了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衔接。
截至目前,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中96%的各级子企业与经理层签订了合同或契约,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人数占比达到98%。
“河北坚决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抓重点、攻难点、破堵点,截至2021年底,超额完成70%改革预定目标。”王普清介绍。
国企改革“改”出了新活力,“革”出了新成绩。数据显示,2021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的29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67亿元、利润总额179亿元、上缴税费3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09.3%、18%;年末资产总额18787亿元、净资产5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2.2%,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