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规划建设涵盖‘1+8’省辖市、总面积5.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万的郑州都市圈,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发展格局。”今年初,河南省向外界明确郑州都市圈扩容,引起各界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新增洛阳、济源、平顶山、漯河四位成员,进阶成为面积更广、覆盖人口更多、资源共享更高的“1+8”区域协同体。“一核”郑州与“一副”洛阳的结合,相当于河南省内两个小都市圈的协同。同时,“一带多点”覆盖的沿海黄河产业带和多个新兴增长中心,将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目标要求,到2035年,城镇化进入成熟期,郑州都市圈总体发展能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曾表示,扩容后的“1+8”郑州都市圈规模体量大幅提升,“1+8”郑州都市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
扩容绘制新蓝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区域协同发展、都市圈建设成为趋势。在中央的指导和扶持下,国内已经形成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几个较为成熟的城市圈,而且还有武汉、长沙、成都等数个发展中的城市圈,郑州都市圈也是其中一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提交了《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可见郑州都市圈渴望进一步获得来自更高层面的“助力”的迫切。
事实上,在2021年底,河南省委宣传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1+8”的郑州都市圈雏形。彼时介绍,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进一步将洛阳等纳入其中,将形成一个总面积5.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万的郑州都市圈。
直到2022年初,《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正式确定了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推进郑州与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加速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
至此,在全国都市圈建设的浪潮中,郑州都市圈完成扩容,形成了包含9个城市的中部区域协同体,体量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郑州都市圈从过去的“1+4”拓展为“1+8”,规模体量大幅提升且支点增多,覆盖面积从1.59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88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从1.85万亿元增加到3.28万亿元,跃升至中部地区省域都市圈首位。
除了地域扩围,“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布局,也对郑州都市圈扩容指明了方向。据介绍,“一核”即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作用,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一副”即推动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一带”即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部署,发挥沿黄河干流区域创新和产业等要素富集优势,以郑开科创走廊为主轴、郑新和郑焦方向为重要分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发展带。“多点”主要包括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等新兴增长中心。
受访专家表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相对偏弱,因此要通过扩容提升能级和竞争力。而扩容之后,都市圈辐射范围扩大,郑州也可以更好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之副中心城市洛阳和新增支点城市的融合流通,对郑州都市圈的能级和影响力都将是很大的增强,可以进一步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
扬长补短提质量
2022年河南省两会工作报告称,2021年预计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元、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疫前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被列为2022年重点工作。
此外,《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指出,河南省存在中心城市发展层次水平不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综合实力、规模体量与国内先进地区差距明显,洛阳、南阳等地对全省发展支撑带动作用不足,多中心、组团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
同样作为中部崛起的兄弟省份湖北,一直以来就是河南的“劲敌”,两省经济总量相差无几,但作为省会的郑州,相较于武汉,却有差距。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5616.1亿元,在中部六大城市之中位居榜首,同期郑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2003亿元,位居第三。
有专家分析称,郑州存在科技创新相对薄弱,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需要利用优势资源,发挥长处,补足短板,而郑州最大的优势就在比肩北京的交通枢纽。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信息显示,河南省“米+井”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已经基本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四纵五横”普速铁路网全部实现复线电气化。形成“一枢三支”机场布局,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