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南存辉:出台系统政策解决充电难题
时间:2022-03-07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正泰集团方面获悉,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围绕“数智化”与“双碳”目标两大时代主题,提交涉及全域智能充电网、清洁能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户用光伏、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十来份提案。

其中,针对“充电难、充电贵”问题,南存辉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推广全域智能充电网发展模式。

为“充电难”“碳减排”建言献策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数智化”与“双碳”目标时空交汇机遇叠加,这些也将是2022年两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身处一线,南存辉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结合正泰集团的探索和对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带来了涉及全域智能充电网、清洁能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户用光伏、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十来份提案。

“比如,当前‘充电难、充电贵’仍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充电桩的安装数量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现有的充电桩存在维护管理不到位、布局不合理、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相比之下,全域智能充电网解决方案中的智能有序交流慢充桩具有容量小、成本低、安装方便、对电网和电动车电池损害轻等诸多优点。”南存辉说。

为此,南存辉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委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推广全域智能充电网发展模式,并给予财税政策支持。

再比如,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绿色税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限制碳排放、节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的税收政策中,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

南存辉提交了关于加大清洁能源税收支持力度的提案,以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经正式启动。

2022年,南存辉进一步提交关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提案,包括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快速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加大碳排放监测核查体系政策法规健全力度;建立绿电与碳排放权联动体系、碳税与碳交易联动的碳定价政策机制以及国际碳关税互认机制等,同时建议加快推进户用光伏纳入绿电、绿证、碳排放权交易三类市场,提高农户收益,推进分布式户用光伏发展。

抢抓“数智化、碳中和”机遇

实现“双碳”目标将意味着给经济社会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尤其将带动能源电力的绿色低碳的加速转型。

正泰集团锚定绿色低碳战略机遇,深耕绿色能源与智能电气产业优势,持续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构建起“绿源、智网、降荷、新储”能源物联网产业新生态,逐步形成了覆盖新能源、智能电气、能效管理、多能互补、储能、智能电站运维、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体系。在实践探索方面:

一是创新“光伏+”模式,绘就生态新画卷。正泰集团在国内外建立了660多座光伏电站和50万户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600多万吨,将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是发展智慧能源,助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在全国多地布局热电联产、储能、多能互补、氢能、智慧用电、智能电站运维、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等城市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构筑区域智慧能源综合运营管理生态圈,为公共机构、工商业及终端用户提供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

南存辉介绍称,正泰集团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很多业态,除了提到的城市电能替代,还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在大型建筑里,如何应用节能技术,我们有几十套方案,包括水、电、热、气等各方面的节能减排。一座房子或者建筑,顶上通过太阳能,下面通过电能,中间又可以通过各类节能的技术,节能降耗,可以把高载能的园区变得低碳等等。也可以将5G应用和智慧灯杆结合起来,包括前面提到的像智慧交流充电网等,很多新的技术业态,我们都在探索和创新”。

南存辉还表示,在数化万物、智慧物联的时代背景下,正泰集团将坚持“战略导向、市场驱动、目标引领”,抢抓数智化、绿色双碳新发展机遇,落实“高科技、轻资产、平台化、服务型”经营方针,深化“一云两网”战略,建设数字正泰,构建平台能力,在城乡智慧化建设和国际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蓝海中争做探索者、倡导者、实践者。

探索“共同富裕”路径

除了带来上述提案外,南存辉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还有自己的思考。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浙江率先示范实践。对于浙江而言,2022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入推进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